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崔如琢谈艺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67973
  • 作      者:
    崔如琢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崔如琢先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书画家,之前其所出版的著作多为画册,较少文集。此部《崔如琢谈艺录》是作者首部论画、论人、谈画法、谈收藏等的谈艺专著。

展开
作者简介

  崔如琢,著名书画家、鉴藏家,静清苑主。1944年生于北京,曾执教于中央工艺美院,1981年定居美国,1996年回国,现定居北京。1984年荣获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崔如琢谈艺录》作者崔如琢先生是著名书画家、鉴赏家和收藏家,其早年取法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傅抱石等大师,且自幼习字,书法承袭碑派书法家郑诵先,为李苦禅先生入室高足。
  《崔如琢谈艺录》是作者首次发声集中谈论其艺术创作及收藏鉴赏的心得和体会的著作。全书分为总论,人品,画论,画法,传统与创新以及财富、收藏与市场六个篇章,全面展现了崔如琢先生的艺术思想菁华。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传统的书画理论是一座采掘不尽的宝藏;达利、米罗、毕加索、马蒂斯、高更等西方现代艺术的巨匠,都曾从中找到从事艺术创造所需要的营养,丰富了他们各自的艺术个性与美学风格。
  中国绘画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力图再现描绘对象的本质特征与整体规律为目的的倾向,而这种“本质”与“规律”从根本上说,未尝不可归结到“气”。“气”本身并非玄虚之物,它实际上是人的身体、精神、智慧以及生命活力;而它的外化形式(画家的作品),也正是“气”的运化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形成作品美感的所谓“气”,实即艺术创造主体的“内宇宙”,是画家自身那种沛然莫可御之的生命元气。一幅好的作品,正是画家将自身的“气”灌注于表现对象,并对表现对象的“气”予以生动把握与个性化表现的结晶——这就是谢赫所谓“气韵生动”之“气”。
  谢赫的“六法”确实具有“俯贻则于来叶”“通亿载而为津”的永久价值,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深入发掘中国绘画的这一优秀传统,并通过对这种传统的重铸与弘扬来确立自身的价值。事实上,中国绘画的民族性本身就包含着艺术的世界性,传统绘画理论与创作仍然是我们当代艺术的立足之本,更是我们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总是依赖抽象的思辨来容纳各种联系,其优长在于能够尽力避免从个别事物所推出的片面性结论,这种务虚洒脱、“大辩不言”的观念,亦使中国人乐于保持对大自然的诗性观照和神秘感。这一切无疑会使中国画产生某种澹定、空灵、深远的美的境界。而中国画的笔墨法式,正与中国人上述的独特思维方式和美学境界相对应。
  从审美趣味来看,儒(礼乐)、道(山林)、禅(妙悟)互补的观念,“天人合一”和“得意忘言”的观念,对中国人的审美意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缘于此,中国人崇尚的是传统艺术中虚涵、超脱、潇洒、神秘的一面;被中国画家奉为圭臬的,是对“逸格”的追求。在这种传统审美趣味的支配下,中国画家往往以灵光一闪的精妙笔墨,氤氲出一种深邃的诗境。正是这种“诗境”,为创作主体和鉴赏主体在审美理想的共同实现上提供了最佳的契合点。
  “韵”是魏晋玄学中甚为流行的一个重要概念。刘勰《文心雕龙》全文凡二十九见,主要见于“声律篇”与“章句篇”,且意指声韵、韵律、节奏等,足见其本义原与音乐相关。后来遂被文人们应用于人物品藻,藉以表达人物所特有的才情、智慧、风度,某种可意会而难于言传之美。从二者的关系上说,“气”为“韵”之本体,“韵”为“气”之外化表现;或言之,“气”主要指原生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人的个性、气质、精神的本真的表现;而“韵”则是从这种“生气灌注”的生命整体中透发出的美。只有从这样一种文化语境上,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什么叫做“气”“韵”生动。
  “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而“道”则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一个真正的画家,必须以“生命本身”去体悟“道”,——这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道—艺”互动结构的本体论,也是一种“全息性”的审美感受方式。
  由于历史语境的悬隔,我们今天对“生动”二字原义的理解与谢赫所谓的“生动”已有很大的不同。事实上,谢赫所说的“生动”,着眼的是“气”的运动变化的外现形式;或者说,是“气韵”的美感生发效果,诚如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所言:“‘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由此可见,所谓“气韵生动”实际上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把握生命本质的最高要求,这也正是我国绘画艺术传统中为何一直延续执着于感觉真实、并强调“气韵生动”这一基本传统的根本原因。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国画之美
历史省察与传统回归
回眸与瞻望——再谈“中国画向何处去?”
“大师”平议
砚边之悟
中西文化之比照
论当代艺术


第二章 人品
为艺之道
大师论


第三章 画论
假如你想成为一个大画家
当今艺术的生态环境
再谈“打进去”与“打出来”
灵奇百变的水墨之舞
为艺者当知所规戒


第四章 画法
临摹贵悟,出入随心
书法有“法”,宜为日课
师法造化,亲灸自然
注重传统,厚植根柢
心存梦想,艺有专攻
善于总结,精进不已
神韵气度,互为表里
博采众长,转益多师
法法我法,指墨呈灵
水墨之用,存乎一心


第五章 传统与创新


第六章 收藏、财富与市场
“四主人”理念与艺术家的主体意识
自家宅院与胸中丘壑
创造财富与享受财富
收藏与鉴赏
艺术评价标准
艺术价值与艺术品市场
财富积累与慈善公益
艺术品与国家文化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