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王泰徵《渐江和尚传》及殷曙《渐江师传》记述得知,渐江出身本是江姓名门望族。《渐江和尚传》一口气列出了江姓四大名人。“二十四孝”中的东汉的江革,他少年失父,独与母居,遭世乱,负母逃难。南朝梁的辞赋大家江淹,少时孤贫好学,6岁能诗,13岁丧父,曾采薪养母。南朝梁的都官尚书江革,自幼聪明敏捷,6岁通作文,9岁丧父,16岁丧母,因服丧有孝行而闻名,一生清廉。宋代爱国忠臣江万里,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老师,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公元1275年退隐,以78岁高龄与其弟江万顷在饶州与元军血战,寡不敌众,率子江镐及家人投水自尽。江万顷被捕后,至死不降,遭肢解就义。
江姓这四个著名人物,是传统伦理道德的楷模。在中国文化的传承架构中,国有国史,家有家乘。族谱承载着家族历史文化传承延续的重要功能,同姓血缘一脉相承,在千百年繁衍生息的历史上,光荣与耻辱决定着家族的生存与中断,伦理道德维系着日常的生活秩序的演进,以保证一个血亲家族无论是在社会经济繁荣之际,还是在改朝换代的动乱之时,不至于意乱情迷,礼崩乐坏,在人格操守上能向家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道德楷模看齐,能保证家族文化传承中最基本的元素——人品的纯粹和正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的传承开启时代的进步,具有道义的品质和美学的价值。
无疑渐江从小是熟知这些江姓前贤的事迹的,当渐江在成长过程中也遭遇前贤生活类似的境遇时,文化基因的传承力量显现出来,渐江的人品得到了后世的褒扬。
渐江家贫,从小丧父,后来考取秀才入学为诸生。成人以后,受人雇佣,抄写书稿,供养母亲。卖柴挑水,辛苦劳作,养家糊口。当时,朝廷雇佣的黔兵滋扰徽州,流窜的贼寇猖狂作乱,加上荒年歉收,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天,渐江出门到30里之外买米,没能及时赶到家为母亲做饭,痛不欲生,急得要跳练江赴死。母亲死后出殡,渐江负土作坟,亲手把母亲安葬了,又把亲友的馈赠都努力地偿还了,他说:我不因为事亲的孝行而累及他人。
渐江的这种悉辞赠赙的行为,也是比迹于前贤的。据《三国志·管宁传》记载,那位与华歆割席分坐的管宁,“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賵,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赞扬管宁“清高恬泊,拟迹前轨,德行卓绝,海内无偶”。相似的行为反映了相近的清高的人品,清高的人品又体现出恬淡的气质,而清高恬淡的人品气质是“拟迹前轨”由文化传承得来的。人品将深深地影响着诗书画这类文化行为的美学价值。
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城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