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走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443875
  • 作      者:
    张卓元主编
  • 出 版 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经济学家,195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学院经济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所所长兼《财贸经济》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价格学会第二届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第二、第三、第四届副会长,《经济学文摘》主编。著有《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生产价格》、《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价格、成本与利润》、《论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社会主义价格理论与价格改革》等。  其他主创人员包括吴敬琏、厉以宁、樊纲、王一鸣、迟福林等40多位知名经济学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吴敬琏、厉以宁、张卓元、王一鸣、樊刚、迟福林等知名经济学家共同探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新走向、新结构、新动力、新引领供给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举措


展开
精彩书摘
  从供给方面发力,从供给方面改革
  □.厉以宁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11月15号在G20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又重申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共同协同发力,至此,供给方面改革进入决策公共讨论。
  第一个问题:供给方面发力含义是什么?
  经济学当中经常考虑供求平衡问题,都认为可以从需求方面调控,也可以从供给方面着手调控,二者区别在哪里?从需求方面调控是近期可以做到的,主要通过增加或限制财政支出、调节货币信贷额来刺激需求或抑制需求。这是从需求方面的调控。从供给方面调控被认为是中期调控,而需求方面调控是近期的调控。供给方面调控为什么是中期的调控,主要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政策的调整、技术政策的调整、资源配置的调整,都不是近期就可以见效的。供给方面可以抑制供给,但不是主要的。抑制供给,比如关闭产能过剩、消耗能源、消耗资源过多的企业,看起来容易,实际上也会遇到困难,比如说,怎样安置失业工人、怎样处理闲置设备和厂房,当然供给方面的发力和需求方面的发力都是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供给方面的调控比需求方面调控一般都难一点,风险也会大一点。风险在哪里呢?风险在于失业人数增加,如果这样长期存在失业,社会将不稳定,因此一谈到供给侧的发力,虽然要关停一些产能过剩企业而外通常指增加供给,解决增长中的短板,提供新产品、新技术。这更为重要。
  第二个问题:供给方面发力难点在哪里?
  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扩展产能可能发生新问题,产能扩张会使停产企业由于重新得到贷款又恢复运行,使资金继续流向那些停产、减产的企业,结果不但宏观上会造成通货膨胀,而且使国内经济结构更加不合理了。扼要地说,在增加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三个不足:
  (1)资本不足,因为要增加投资;
  (2)专业人员和技工不足;
  (3)土地、淡水、市场不足、交通设施不足和营销力量不足。
  对这三个不足都需要有规划、统筹解决,因此经济学界一般把供给方面发力看成中期调控的任务,需求管理看成是近期调控的任务。
  第三个问题:怎样克服当前供给方面改革障碍?这里一共提出六条建议:
  (1)可以通过定向调控起作用,定向调控也就是结构性调控,以定向的减税、免税手段来鼓励现有的生产企业,促使他们增加供给;
  (2)鼓励高新企业的成长,扶持短板行业,以弥补生产能力的不足;
  (3)大力发展新产品,使他们能够提供居民需要的消费品与服务,以扩大需求;
  (4)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缓解人力资源供给的不足;
  (5)继续简政放权,明确三个清单,就是政府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这样有利于民间资本避开禁区,投入到供给方面,增加供给的主体。
  (6)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加快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使民营企业更快转型。民营企业转型主要是指:企业到了一定规模以后,应该从家族经营制改为现代企业制度,并且要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同时可以根据条件,实行产权的细化、并实行产权的激励。
  第四个问题:增加供给和增加需求往往是互动的,这需要做进一步分析。
  供给方投资主体和需求方投资主体都不是被动的,他们各有自己盈利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他们的行为是互相影响的。简要地说,要增加供给必须增加投入,包括资本的投入、各种生产资料的投入,以及人力资本的投入。而要增加需求,除了政府购买以外,更需要民间的消费。民间的消费包括居民的购买力,这就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愿望。
  我在2015年上半年到河北做了一些调查,被一些企业家围住了,他们要我针对当前形势给他们几个建议:
  (1)第一个建议是:让产品更个性化。大家可以把自己家里柜子打开、箱子打开,里边放的衣服都是很新的衣服,为什么不穿?是几年前买的,样式过时了、料子不够时尚,所以都不穿了,所以还要买衣服。假定衣服还是几年前的样式、几年前流行的面料,他不会买。所以产品一定要个性化才能打开销路。
  (2)第二个建议是:不仅要看到公众有,还要看服务态度。购买意愿,购买意愿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实际上是个文化问题。如果消费者有某种信仰、某种习惯,即使衣服不够了,他想买,但服务员板着脸,他宁可把钱存了不消费,也不会买。所以,一方面购买意愿的转变实际上有一定的过程,品牌吸引人,服务员的热情同样吸引人,这都跟文化的传存、文化的创新结合在一起。
  可以讲,要真正扩大消费,不仅要在提高居民购买能力上做出努力,还要设法加强他们购买意愿。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跟老一代不一样,年轻一代,有钱可能不一定投入消费,他们可能更愿意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服务员态度再不好,他们宁可不买。
  作为投资者,无论他是投资到供给方面,还是投资到需求设施方面,一定要考虑回收的期限和成本高低。假设大家都往供给方面投资,需求会怎么样?需求方投资者可能会转到供给方面,因为感觉到供给方面的收益高。假定供给方面的收益没有需求方面的收益高,人们又会从供给方面把资金抽出,改投到需求设施上。所以双方处在互动的过程中。不要以为增加供给只能往供给投入,不一定?投资者要观看,供给如何影响投资?需求又如何影响投资?这个过程是缓慢的。
  (3)第三个建议是:供给增加,也是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也就是说,在供给方面,不仅要看资本的投入,也要看人力资本的投入。如果人力资本跟不上,比如技术工人跟不上,专业人员跟不上,供给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效果。所以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重视供给的发力,就要要跟人力资本的升级结合在一起。我们经常讲“旧人口红利”没有了,其实,“新人口红利”正在不断涌现。要看我们是否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给人力资本升级创造了条件。现在,不少农民热衷于创办家庭农厂,也创办一些小微企业,这都是人力资本的升级。所以中国人力资本将随着供给的发力逐步提升。不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就跟不上供给和需求的增长。供给和需求都期待更多、更优秀的熟练技工、熟练服务人员。在考虑人力资本的提高时,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教育制度要改革。我刚从贵州调研回来。过去的综合性学院已改成了工程学院,培养技师,同企业合办,95%以上的毕业生分到企业。这样一来,贵州的人力资本结构成得到改变。
  这还告诉我们,“旧人口红利”虽然消失了,“新人口红利”正在涌现出来。我在云南调研时,发现职业技术教育正在大步推进,并向沿海一带输送技工,绝大部分毕业生被人家聘走了。
  第五个问题:供给的增加会遇到一个资源有限的障碍。
  这个问题是指,由于土地有限、淡水资源有限,交通运输建设也因资源有限而受限制。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潜力受限制,那就向西部投资,但西部土地虽多,其他资源不足,运输成本高。生产成本高。这个问题怎么办?要增加供给,必须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增加供给。增加供给是中期的调整,中期的调整跟政府的规划有关。现在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中应该考虑今后促进供给的措施。
  增加供给不是万能的。供给增加要符合经济规律,要注意增加供给的长期效益,不然将来又会发生产能过剩问题。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就必须使供给跟需求互动,还是古典经济学的一句老话:供给创造需求,需求也创造供给。前面已经提到过,今后要让产品更个性化,让服务更人性化。服务老是坐在那里等客户上门,摆面孔谁来买你,你是给人家服务。前面还提到要把品牌打到国外。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业的品牌是不了解的。品牌研究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给外商发问卷,“把你知道的中国品牌填写几个”。最后问卷调查拿来一看,就一个品牌“茅台酒”。中国的制造业品牌中,他们只知道茅台酒。其他很多制造业品牌,他们不知道。所以要把品牌打到国外,同时也要把顾客留在国内。现在到国外去旅游的人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旅游者在国外购买生活用品,花的资金大概每年1万多亿人民币。为什么他们到国外去购买呢?在调研中发现,有几个答案:一是可以买到真货;二是国外卖的商品比中国国内卖的便宜。为什么国内卖的贵?因为关税高。这种情况告诉我们,要把顾客留在国内。我们到国外去买日用品,增加的税收是外国的税收,增加的就业是外国的就业。这一万多亿元人民币如果在国内购买,减少关税以后,我们是可以做到的。这时,增加税收是国内的税收,增加的就业是国内的就业。
  ……
展开
目录
新常态.新走向
002.新常态与中国经济的走向 厉以宁
015.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及其前景 胡乃武.田子方
025.为“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适度回升积蓄力量 刘树成
036.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新特点 郭克莎
050.加速绿色化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李晓西
06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 金.碚
082.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减速治理 张平
09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选择 黄志钢.刘霞辉
新常态.新结构
120.新常态与管理创新 李京文
124.论人本型经济结构 常修泽
143.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新思路 付彩芳.裴长洪
164.走向“十三五”: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财税改革与发展 高培勇.汪德华
187.“十三五”期间的“三农”改革与发展 李周.等
202.“十三五”时期的经济走势与财政金融对策研究 刘尚希.孟艳
214.新常态下的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机制 杨瑞龙.等
228.改革分配制度,促进消费增长 李实
244.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与创新 李义平
253.中国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李江帆.江波
278.我国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的新趋势及金融风险防范 谈俊.贺力平
新常态.新动力
298.锐意改革,才能确立新常态 吴敬琏
310.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稳步进入新常态 张卓元
317.“十三五”:以转型改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迟福林
328.“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 黄群慧
354.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驱动转型与制度治理建设 田国强.陈旭东
372.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胡家勇
389.新常态经济中的企业创新行为和制度环境 郑红亮.王宇
407.转向创新战略的市场经济体制 王珺
417.“新常态”下沿海发达省份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及策略 向晓梅
新常态.新引领
424.从供给方面发力,从供给方面改革 厉以宁
428.适应引领新常态的战略选择 王一鸣
446.究竟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樊.纲
448.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内涵与主要着力点 贾.康
456.引领新常态:“十三五”期间供给侧改革的要点讨论 周天勇.彭鹏
468.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的若干政策主张 姚余栋
474.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黄速建
492.金融如何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徐洪才
503.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形成一个优化存量的市场机制 王珺
508.以供给侧改革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 曹文炼
518.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球走出此轮危机的必由之路 黄剑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