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侧目而视:摄影的人文观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45934
  • 作      者:
    汤天明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侧目而视”的原意,是愤怒与憎恨,这显然不是学术书写应有的理性姿态,平和的文本与建设性的态度,是人文讲述的题中应有,选择这个成语作为书名,只是追求边缘价值立场的鲜明表达,期待能得到读者的理解。此外,笔者深感观点与表达尚有诸多偏颇。离我所追求的人文还有很长的距离,欢迎大家不吝批评,也希望《青年艺术论丛·侧目而视:摄影的人文观察》所留下的拓展空间,能够成为我继续挖掘相关学术题材的压力和动力。
展开
精彩书摘
  谈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有思维积极参与的特殊的感知活动。观察主体在观察过程中由于集中了自己的注意力,并调动了大脑中现存的知识与经验,因而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所观察事物的认识。绘画、雕塑、设计等诸多艺术门类的创作活动都必须在大量细致的观察后才能开展。徐悲鸿擅长画马,是因为他曾经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从而达到笔墨酣畅、气势磅礴、形神俱备的境界;齐白石年少时就对虾情有独钟,经常到溪流中观察虾的生活习性,因此才能把虾画得炉火纯青。摄影艺术创作是在摄影家对生活产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对生活有所感悟,就必须在生活中进行大量的观察。
  要顺利地进行观察,首先要避免“熟视无睹”,即消除生活的“标签化”在观察过程中的消极作用。
  所谓生活的“标签化”,指的是人们在认识一个事物时往往凭借业已形成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并不是能应对一切情况的“万金油”,因此它经常成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的一大障碍,我们常说的“不能拿有色眼镜看人”也是这个意思。对此,费力曼’帕森特在《摄影与观察艺术》中指出:“标签化是观察和想象的主要障碍之一,标签化就是概念化或概括,它缩短了我们的感性认识过程。譬,如我们看到一只杯子时,往往只看见一个‘杯子的模样’,而看不见闪亮的杯口,弯曲的手柄,绮丽的花纹,或是窗户映在杯子侧面的反光。标签化会限制我们大量吸取想象所需要的素材。”①艺术创作需要的是艺术家的灵性,一味遵从生活中的定理与法则,很容易对艺术家的艺术思维造成严重的局限。福楼拜曾说过:“任何事物晕,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②
  生活的“标签化”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最明显的莫过于不少影友常挂在嘴边的“没什么好拍的”这句口头禅了。有些朋友日夜挂念着前去名山大川或江南古镇从事创作,却对自己生活的社区、单位甚至家庭熟视无睹。对于这种摄影观念,费力曼·帕森特在他的《摄影与观察艺术》一书中曾作过批评,他认为:“一位摄影家如果愿意观察,愿意创造美好的形象,就必须认识非常熟悉的寻常事物的价值。你的观察力并不会因为你远离家乡而加强。如果连终日出现在身边的事物都视而不见,那么,你就是跑到摩洛哥的丹吉尔去,又能看到什么呢?那里的拍摄题材可能迥然不同,但如果你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不能获得题材的真谛,并通过照片加以表现,单靠拍摄地点的奇特是无济于事的。”⑧
  还有一些摄影爱好者从照片上看到新奇的题材,往往急于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相似的事物,结果总是无功而返,而一些真正具有拍摄价值的东西,却被他们想当然地错过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本体论与创作论
第二篇 批判的影像:摄影与人文
第三篇 真实的反讽虚假照片问题
第四篇 苦难的影像
第五篇 学术书写与摄影教育
第六篇 摄影史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