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民书法鉴藏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607596
  • 作      者:
    章用秀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民国书法的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献和文物价值仍有待开拓。随着国人文化品位的提高以及民间收藏向着纵深发展的趋势,民国书法必然形成新一轮的投资收藏热,未来升值潜力依然很大。另一方面,民国距现在年代最近,相比之下,这一时期的书法存世量最大,尚有相当数量作品在市场流动,且价格普遍偏低,收藏爱好者仍有足够条件收购这类藏品。故业内人士预测,收藏民国书法有望成为时尚,这类藏品的价格将来必有一个大幅度的飙升。章用秀也是民国书法爱好者,收藏蔡元培、柳亚子、吴昌硕、王一亭、张伯驹、袁克文、华世奎、罗振玉、钱锺书、萧娴、刘春霖、寿石工、谢无量、符铸、王襄、严修等民国名人书法数十件,并做潜心研究,特撰写《民国书法鉴藏录》一书,奉献给读者,愿与大家交流、共勉。
展开
内容介绍
  章用秀的《民国书法鉴藏录》全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为“民国书法的收藏投资”,从民国书法产生的文化背景说起,着重讲述民国书法的基本特征、类型与内容、价值评估、收藏空间、投资方略和鉴别方法。
  《民国书法鉴藏录》下编为“民国名人的书法鉴赏”,选取民国时期各个领域84位名人,介绍并解析他们的人生轨迹、性情、好恶与作为,评估他们的书法艺术文化价值、作品市场行情和收藏潜力,为藏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投资的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民国书法的基本特征
  民国时期,在整个书法史的长河中虽只是清流一勺,却又是那么甘冽淳滢,令人生爱。从整体上说,我们可以用“国学滋养,功底深厚”,“碑帖互通,不拘一格”,“身份不一,书以人传”,“个性鲜明,各臻其妙”来概括这一时期的书法特点。
  国学滋养  功底深厚
  前面提到,民国时期是封建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文人和知识阶层大都从晚清进人民国,受过传统文化的濡染,又在西学东渐中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观念并不保守,却又具备深厚的国学根基,不像现今一些人那样功利、浅薄而又浮躁。即使是一些政要人物,也大都经历过晚清时代的私塾教育和国学的熏陶,书法教育是其必备的功课之一,虽长期活跃于沙场或政坛,很少舞文弄墨,也能写出令今日之政要们汗颜的书法作品。这是那个特定时代的文化特质之一。孙洵在《民国书法史》中说:“民国时期,所有政治家不论其政治主张、立场如何,本人书法素养高低,都能身先士卒地带头弘扬书法艺术。’’虽然他们主观上未必是弘扬书法艺术,但客观上,的确为民国时期的书法繁荣作出了贡献。
  例如冯玉祥,本以治军、气节著称,但其书法亦可圈可点。其存世书作以隶书为多,线条沉厚,笔意朴拙,字态端雅,气息高古,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很难让人相信是出于武夫之手。与冯玉祥同出于西北地区且有恩怨纠葛的阎锡山,在大军阀的声名之外,同样于书法创作颇有心得。他的书法线条流畅,墨色浓润,不求高古拙态而求风神气度,从中可见其性格更为圆融干练,具有极强的个人特色。蔡锷风流倜傥,其书法与黄兴一般大气恢弘,但黄兴知道收敛,蔡锷却全然由性情驱使,气势开张,纵横捭阉,大有笔扫千军的魄力,满纸氤氲如万马奔腾,更可见其膂力过人。冯、阎、蔡、黄之所以在纸面上显现出功力,与他们的国学根基不无关系。他们不仅是一群充满血性的汉子,他们的书法也是不同凡俗。殊不知,彼时武将更胜过今天的知识分子,其书法水平甚至远远超过今日之“书法家”。
  至于民国时期的书法巨匠,当然具有更加深厚的书学根底。例如吴昌硕,在书法、篆刻上已经形成自己的面貌,以巨大的声誉影响民国书坛。还有一些人熟悉传统文化,但是游历欧美、日本等国,或者身处上海等大城市,对西方的文化艺术耳濡目染,于是对本国的书法有个返照的观察和思考,这个特点在民国书论里得到强烈的体现。西方思想激进如鲁迅,即使提倡废除汉字,在中国实行拉丁化文字,也仍然在寂寞的日子抄写古碑,做一点金石的学问;并且在教育部工作期间拟就的文件中,列“碑碣”为美术保护的一部分。林语堂、梁实秋等人也是同样的观念,认可书法的艺术价值。尽管梁实秋当时对书法的前途表现出悲观看法,但是在晚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书法作为艺术前景乐观。
  碑帖互通  不拘一格
  民国时期的书法,碑帖交融,不拘一格,各具千秋。
  所谓帖学,是指在《淳化阁帖》等刻帖的影响下形成的以晋唐以来名家墨迹、法帖为取法对象的书风。中国书法在汉魏开始成熟,至东晋时期,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造诣已登峰造极。至唐宋,二王书法备受推崇,不断被摹刻成帖,广为世人追效。无数书坛学人据此研习书法,构成了源远流长的帖学传统。
  所谓碑学,即崇尚北碑之书派,与“帖学”相对。清嘉庆、道光以前,书法崇尚法帖,自阮元倡为南北派论,包世臣、康有为继起提倡北碑,其风大盛。后人亦称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
  帖学在中国书坛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到清代中期则衰微不振。民国时期,以帖学为宗的书法重放异彩。与缺乏个性的馆阁体书风相比较,民初帖学书风显得充满激情与生命力,这也是书法审美性日益突出的重要表征。此时以帖学为宗且以楷书著名的有陆润庠、刘春霖、冯恕等,他们都是在晚清馆阁氛围内成长起来的书家。以行书著名的主要有陈宝琛、梁鼎芬、黄节、吴梅、马叙伦、邵章、蔡元培、余绍宋、台静农等,追古习草者有溥儒、叶恭绰、卓定谋等,徐世昌、陈独秀亦不同寻常。
  民国时期,以碑学为宗的书法创作也很活跃。辛亥革命成功后,一味追古之风渐息,以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为代表的写碑者越来越注重博采众碑,并努力白成一体.此外,罗复堪、杨度、王福庵、杨仲子、刘季平、徐之谦等也都堪称北碑大家。
  ……
展开
目录
小引
上篇  民国书法的收藏投资
一、民国书法的历史文化背景
转型期的人文艺术
书法发展的新文化环境
中国书法的繁荣期
二、民国书法的基本特征
国学滋养功底深厚
碑帖互通不拘一格
身份不一书以人传
个性鲜明各臻其妙
三、民国书法的形式与内容
立轴与条屏:大气煌煌
横幅与手卷:书香底蕴
对联与题词:神情所归
扇面与册页:文人意趣
信札与手稿:发之于心
四、民国书法的收藏空间与投资机遇
走出“三个误区”
艺术市场下一个“明星”
升值趋势不可遏制
五、民国书法中的“黑马”
领军人物的作品
作者的名望和地位
文化含量与文献价值
艺术性、观赏性与完整性
不应被边缘化的人物
六、民国书法的作伪与鉴别
民国书法的伪作
观时代风貌——辨伪方法之一
看个性气度——辨伪方法之二
察笔法行气——辨伪方法之三
识纸墨新旧——辨伪方法之四
七、投资策略与藏外之功
精品第一独辟蹊径
博学多看重实践
培养创造性思维


下篇  北碑章草——罗悖最罗悖□
末科状元——刘春霖
用笔随心——吴佩孚
雅韵欲流——黄节
坚凝生辣一一梁启超
雄风凛凛——黄兴
太虚中和——商衍鎏商承祚
气势慑人——杨度
风神卓立——李瑞清
古意涵茹——王国维
参禅悟道——萧退庵
旷代草圣——于右任
隶书情结——胡汉民
天马行空——陈独秀
清丽文静——王裎
严正精卓一一谭延闽谭泽闽
超然物外——李叔同
晋唐遗意——周肇祥
厚实洒脱——鲁迅
筋力丰足——叶恭绰
金石遗味——马衡
苍劲研润——余绍宋
以书明志——冯玉祥
雍容醇正——章士钊
外遒内蕴——马一浮
轻灵细秀——汪精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