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守卫曲音就是保护曲唱遗产
从上面各家的论述,可知曲音在当代的应用,与其在草创期的策略已有很大的差别。在今天,南北曲已不是当时所说的“时曲”,而是经几百年发展形成的“古曲”;曲音的应用策略重点不应再是“雅音”或“通四海”,而是其有关艺术遗产的保存与继续累积。换言之,如何保存曲唱艺术的声腔之美,才是考虑的首要。
在文献上保存最多曲谱的《九官大成南北词官谱》收南北曲共四千四百六十六曲。这几千首南北曲的唱腔,都是依据由传统曲音(主要是由《韵学骊珠》所代表的明清曲音)所形成的格律而编制的。这些曲作,虽标明了工尺、板眼,分别正衬,详举曲牌体式,却仍然要通过实际演唱体现它的音乐效果,把口法、腔格的转音之妙加以发挥,才算是整个曲唱遗产的承传。可以想象,如果用当代的普通话来演唱这些南北曲,在审美价值上,一定会大打折扣。
举例来说:普通话没有入声字,而南曲曲音保留入声,南曲人声字的“断腔”口法和节奏,普通话就唱不来;普通话并无南、北音字读之异,曲音针对南北曲调不同而有之,用普通话音唱曲,不但字不应调,也无法体现南北曲不同的字声之美;又如愈振飞先生所说的,曲音上、去两声调值刚好和普通话相反,用普通话音唱曲便无法把上声的“晖腔”,去声的“豁腔”唱好。诸如此类,当代某些主张曲音普通话化的做法,对曲唱遗产所造成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对昆曲艺术所起负面作用也是必然的。
曲音在曲唱艺术上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已成为昆曲遗产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今天谈曲音,应该讨论的不是它的改造问题,而是它的保存问题。曲音的保存,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字音读法的保存。读音的保存在今日的技术及科学条件下,比过去应更为容易,标音也可能更准确。事实上已有现当代曲家及学者用汉语拼音符号及国际音标整理曲音,辑而成书。当然,某些韵类或字音的标法,仍有不一致之处,这些都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讨论加以修订。更困难而复杂的,应该是曲音在实际曲唱中的保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