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影频道出品电影解读2013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6038694
  • 作      者:
    董瑞峰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电影频道出品电影解读(2013)》是对2013年由电影频道出品的数字电影进行研究、分析的文章集结。主要集中于对影片进行有深度的理论分析,每部影片从叙事、文化、表演和影像四个方面入手,全面论述了每部影片的成败得失,对数字电影的创作颇有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一直有某种焦虑感,自20世纪70年代重启开放之路后,传统文化就在不断式微中。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繁多以及现代化进程向乡村的渗入,原来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开始没落,包括艺术、节日在内的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的状态。如何挽救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努力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品格就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孙子从美国来》就将镜头指向传统文化形式的这一困境,作为老一代皮影艺人,老杨头(罗京民饰)的处境就是当前传统文化艺术的写照。在当前影视媒介大量介入的情况下,皮影这一古老的艺术几乎已经到了绝迹的边缘。的确,在强势的现代文化艺术形式面前,多数传统艺术都面临这种窘迫的境况,而老杨头也只能将自己的一身技艺与工具一道锁进箱子里,在家中偶尔拿出来自娱自乐。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艺术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它们自身的价值,它已经作为我们文化的特定组成部分,构成我们基本的日常文化形态,是我们确立自身文化品性的重要标志。
  因而,如何保护并发扬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价值也不仅仅是保留了某种特定的艺术符号,而是对我们民族文化印记的保存。然而,《孙子从美国来》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这些文化艺术的艰难:首先,尽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受到热捧,但很多时候它们更多的只是被当做某种文化符号,成为发展经济或追求政绩的工具,至于它们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就如电影所显示的那样,前几任文化站站长都把皮影作为提升自己政绩的手段,而杨老头在一次次失望之后也变得消沉下去,最终都不再对之抱有希望。这种仅把传统文化艺术作为某种工具的做法,对于文化本身的伤害甚至远大于对之不闻不问,因为这本身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读,而最终只会使传统文化成为披着传统皮衣的山寨品。
  其次,对于传统艺术来说更大的困难是后继乏人,文化艺术的传承不但需要物质载体,同样需要传承人的代代延续。当老杨头决定重新出山传授皮影制作与表演时,却只能面对一群年龄跟他不相上下的同辈人,五十多岁的学习者都被称作年轻人。虽然看起来是个笑话,但这笑话背后却包含了某种说不出的悲凉。这是传统文化艺术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如何将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切入到当今年轻人的生活中使之自觉地来学习,则是当下重塑国家文化品格的重要内容。
  如果仅仅是表现传统文化的生存困境并借以引起保护者的注意,那么这只是传统文化艺术内部的问题,《孙子从美国来》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传统文化内部,它将传统文化的危机与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聚焦到一起,从而显示出作者独特的文化思路。
  事实上,从一开始,该片即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全球化背景,尽管地处偏僻,但老杨头的儿子作为可可西里藏羚羊志愿保护者同布鲁克斯(丁佳明饰)母亲的结合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面对全球化的生存危机,只有不同文化领域中的人共同携起手来才能解决这些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藏羚羊与保护传统皮影艺术的出路是一样的,都需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来共同努力。这同样也提示我们另一种思路,即文化的传承并不仅仅只有守成一种方式,其实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更能激发文化中的活性因子,使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老杨头与布鲁克斯之间由互不顺眼到最后亲情相依的过程即可以看作是文化交流的成果。'
  老杨头与布鲁克斯这一老一少可以说是中美两种文化的象征。他们之间的碰撞与沟通,恰恰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中国与只有两三百年历史的现代美国之间接触与交流的隐喻。一方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是却仍然在艰难地向现代社会转变;而另一方尽管具有先进的科技成果,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历史感。
  ……
展开
目录
《孙子从美国来》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戏假情不假/李九如
影像分析/光影叙事朴质融情/孟岩
表演分析/创作魅力的流淌/孙德元
文化分析/在东西交流中重塑中国的文化品格/孟庆雷

《老万加油》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在悲喜进退之间/曾庆江
影像分析/都市轻喜剧电影的小场景影像探索/徐燕妮
表演分析/为角色披新衣/钟文斌
文化分析/代际文化的角力与对话/田亦洲

《火影雄兵》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特定主题电影中的叙事与人物/鲍雪
影像分析/基于真实感的影像表达/李峤雪
表演分析/节奏在演员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运用/周雨
文化分析/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主旋律”影片的文化走向/李金秋

《万箭穿心》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真实下的非真实表现/冯欣
影像分析/浓郁有余回味不足/于然
表演分析/地域特色影片中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程婕
文化分析/必然性之煞——论《万箭穿心》的悲剧根源/姜永刚

《石将军石勇》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规矩的破与立/巴丹
影像分析/“水浒”人物的影像化呈现——以《石将军石勇》为例/桂笑冬
表演分析/演员个性赋予表演技巧生命力/秦辉
文化分析/场域空间:正义与自由的哲学思考/徐建华

《红星闪耀》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情境的设置与人物性格的实现/杜沛
影像分析/营造场景空间的影像层次/黄鹏
表演分析/在情感真实自然地流露中塑造银幕形象/刘宏伟
文化分析/权力话语的干涉与个体思想重塑:认同与皈依/李姗珊

《刺夜》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英雄主义叙事模式的通俗化与类型化趋向/李文宁
影像分析/动作、空间与传统/张斌宁
表演分析/在情境变化中创造人物形象/王鑫
文化分析/虚化与吊诡的传奇/陶冶

《国徽》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结构第一”作为叙事方式的得与失/熊文泉
影像分析/民族精神与力量的赞美诗/高薇
表演分析/演员对历史人物的性格化塑造/张冰喻
文化分析/信仰铸就共和国图腾/苗壮

《宗师卜六》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历史情怀与武侠精神的缺失/张蜀津
影像分析/质朴的影像表达/蔡一曼
表演分析/身体与灵魂的塑造/孙德元
文化分析/性别呈现、民族主义与功夫片的窠臼/苏涛

《小号手》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死亡叙事中的“家国伦理”/沈维琼
影像分析/温暖的军号/张涛
表演分析/形象鲜明自然生动/刁海明
文化分析/战争背景下的亲情、友情与激情/范倍

《胡巧英告状》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传统叙事伦理与现代意识形态的融合/王素芳
影像分析/平凡的震撼/郑汉民
表演分析/“本能”:角色行动线的基础与延伸/何弦
文化分析/敏感题材的道德转嫁/孙晓天

《少年闵子骞》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文以载道以情动人/周玉婷
影像分析/伦理与情感的平行交响/石小溪
表演分析/儿童演员与控制的方法论/杨晓云
文化分析/民间传说的影像演绎/赵晶晶

《再见,瓦尔特》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因为一部电影诞生的爱情和叙事/陈咏
影像分析/用影像叙事传情/刘硕
表演分析/性格与气质相融真实与生动并存/刘宏伟
文化分析/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瓦尔特/周舟

《卒迹》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现实主义的人物编年史/刘起
影像分析/平易之中的匠心/张承宇
表演分析/返璞归真——表演中的真实与质朴/周冰
文化分析/田园絮语与乡土狂想/张林明

《怪友》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国产青春片的类型和叙事探索/杨雁雁
影像分析/对立的影像:风格、色彩与空间/罗琳
表演分析/平头百姓奇遇记/刘丹
文化分析/影像的阿司匹林/范琳琳

《盲区》影片解读
叙事分析/事理结构与心理逻辑/韩雪
影像分析/情感·隐喻·意象/贾佳
表演分析/在规定情境中组织行动/张菁菁
文化分析/两个人的“罪”与“赎”/张振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