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循着悲情肖邦的步履遥望肖邦悲情:于润洋《悲情肖邦》并肖邦相关问题专题研讨会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928929
  • 作      者:
    韩锺恩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2009.11.18-19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美学与音乐批评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赴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参加于润洋《悲情肖邦》并肖邦相关问题专题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最初由我个人发起,其中一个意图在实现两院研究生层面的音乐学教学与科研成果交流,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美学、西方音乐史、音乐批评方向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6人(其中,一人已毕业,一人为中国音乐学院本科毕业生),就研读于著过程中受到的启示以及由此引申的肖邦研究和学科问题进行了汇报交流。
展开
精彩书摘
  释义学是西方近代人文科学中把意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理论学科。19世纪历史释义学的代表人物是“释义学之父”狄尔泰。他认为:“一部艺术作品是人类行为的产物,作为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式被创造出来之后,就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自身意义的客体。它作为一个文本,有待人们去理解和解释……要实现这种理解,理解者就必须使自己的意识回到理解对象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去重新经历,设身处地地把自己设想为对象本身,尽量去重新体验对象的体验,在自己的心灵中使过去复活。……因此,狄尔泰非常重视有关解释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如艺术家的日记、信件、言论、自述以及种种能反映其世界观的有关材料的研究。”在于先生看来,狄尔泰“重建”理论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理论中所渗透的历史感,它强调对艺术作品的社会历史地理解。但其缺陷则在于将理解的客体同理解者的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了,忽略了理解者主体的重要地位。
  而20世纪的伽达默尔则是现代哲学释义学的代表。他的观点是,应该要求理解者拓宽自己的视界,使自己现在的视界与艺术作品意义中所体现的过去的视界相融合,从而使二者都跨越自身,达到一种新的视界,进入一种新的理解,达到“视界融合”。于先生认为,“视界融合”的提出无疑使我们对艺术作品意义的理解问题在认识上得到了深化。但这种观念在强调现实视界的重要性时,对历史视界的重视不够,这突出表现在他轻视对艺术作品作者的研究意图的探究,同时也就必然贬低能阐明作者创作意图的各种第一手资料的价值。①
  以上是我对于先生关于两种释义学批判的简单总结。在我看来,就哲学基础而言,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历史释义学和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释义学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对立的。
    ……
展开
目录

李晓囡:“悲情”的叙事—肖邦《叙事曲》“悲情”内涵之解读
李晓囡:“悲情”—肖邦音乐的形而上质
喻宇:谈于润洋先生对释义学的批判与整合-读《悲情肖邦》
邓军:“互文观念”下对《悲情肖邦》的解读兼论其他
苏阳:寻找《悲情肖邦》
刘小龙:对于肖邦音乐“悲剧-戏剧性”内涵的个人化探索-评于润洋教授新著《悲情肖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