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法这点事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8089508
  • 作      者:
    高惠敏著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书法这点事儿(修订版)》是我国硬笔书法倡导人之一、全国首位书法学博士点创办人之一,首都师大文学院副教授、我国著名书法家高惠敏(阿敏)关于书法研究、关于书法圈中的一些人和事的观察和看法的文字随笔。《书法这点事儿(修订版)》是继初版五年后的首次修订版本,作者增选了一些文章,使内容更加厚实。这是一本写给书法圈内人的解构之书,也是写给书法爱好者的管用之册。从这里你能看到鲜活的书坛现状,也能收获关于写字、做人的实际助益。作者虽身处书法圈和学院之内,却做调侃解构之论,就事论事,总是一针见血,语言坦率泼辣,不仅令正儿八经的假道学先生尴尬,使沽名钓誉的“专家”汗颜,而且也让读者看了捧腹大笑。这是一剂令书法圈清醒的猛药!这是给书法爱好者的贴心箴言!
展开
作者简介
  高惠敏,笔名阿敏,男,籍贯无锡,首都师大文学院退休教师,还不够北京公交免费年龄。素喜溜边独行,不爱扎堆起哄,没自信也有进步,得益多在能透过墨迹看懂别人的心思和苦衷。上世纪80年代一本《怎样写钢笔字》,第一版即风行50万册。  写字几十年,送的、卖的、扔的、刊发的、刻石的、招摇于大庭广众的,都不计其数;也有些乱七八糟的书法头衔,既不值钱,还记不全,不说也罢。自忖人求拙书,多与“喜欢”有关而与“收藏”无缘,因为货虽不错,但苦于“业主”身价不好捉摸——本人既非书界领袖;受过大师带领,却又不肯全跟着跑——所以“升值潜力”难以把握。从未有过显赫“成就”,但出展、入会、吃请、得奖、坐台、外访、出镜、题字、写书、演讲、受捧、挨骂以及人被拉着照相,一样都不少。老这样得便宜卖乖,想说“不好意思”,都觉得矫情——见人书法集有“几缕墨痕,一副皮囊”的说辞,倒觉得也像自己的写照。
展开
内容介绍
  《书法这点事儿(修订版)》是我国著名书法家高惠敏(阿敏)多年来对书法界、书法教学、书法现象、书坛轶事等观察和研究的随笔集。全书主要分为“讽己”“论人”“答问”“聊天”“涉理”“悟道”等六个部分,内容涉及书法圈的评论、自我批判、书法技法讨论、书法教学研讨等。本书是修订版本,作者增选了一些文章,例如汉字结构及其造型原理知识,以及手写字与机制字的差异等等。本书语言坦率、简练、活泼、尖锐,能引起书法爱好者的共鸣和专业书法家的思考。全书图文并茂,极具可读性。
展开
精彩书摘
  《书法这点事儿(修订版)》:
  书法这点事儿
  一
  书写正确规范,于己方便,对人礼貌;如果还能漂亮有精神,写的人满足、过瘾,看的人也会欣赏、羡慕,加佩服;若再加深入,笔墨还可以传达功夫、传承、情感、力量、创意、个性和更多的意思——这“一塌刮子”,都被“书法”二字“一网打尽”——这个奇怪的现象,使书法逐渐衍成专学,汇成宝库,形成传统,变成艺术。
  古人拿毛笔写字,如同吃饭读书睡觉,本是识字人每天必做之事,其过程习以为常简单自然无须操心,所以苏东坡称“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实在是书法的真谛和核心——现代人学古书法,最需记住也该是这个。只可惜,如今大家把书法抬得太大太高太玄奥,一提笔就被煌煌法书、泱泱宏论吓住,反倒把“无意”这根本放一边了。对此,我常发议论,总强调“书写原生态”特别重要,不要被假象和空谈把书法这点事儿害了误了。
  一个普通的日常行为,但凡被写进文章、做成学问,往往就变成宏大叙事还要精深广博。譬如干杯和说话这一仰脖一脱口的事,放到堂皇的“酒文化”和“语言学”中,自然也会重峦叠翠、错彩镂金。写字纳入“书法”,自然也要“再塑金身”——理论须诸学兼收、万象皆容,联想要外接天地、内审造化,态度也自会“心游万仞、气吞八荒”……于是,各种讲书法的文和理,争奇斗艳应运而生,不但源远流长而且浩如烟海;从高头讲章到闪亮警句,各逞其能各倡其道,这一切还被说成是书法的基础,于是滔滔学问和猎猎名言把想学书法的人搞得这山望着那山高,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那么,提笔写字,果真如此深奥复杂吗?未必。须知:理论与实践,系统各异;学问和行为,立足点不同。
  其实,写字就是写字,不过是画个符号记录思想语言,其行为本身,一定是轻松随手而且“下意识”的,假如学写字的人扔了常识把“学问”当了真,以为每写一笔都要想着“点如高山坠石,横如千里阵云”,那可真的麻烦了——不但认识与实践相悖,动作与理论满拧,捎带着,还糟践了那些本来不错的理解和形容,一定。可惜,上当的人实在太多——字写不好就到书本里找答案,大家的口头禅是“缺少文化底蕴”。试问:绘画、戏曲、烹饪、驾驶、陶艺、刺绣等等,技艺也分三六九等,难道做不好都是因为文化太浅学历不够,都要到“国学”的无底洞中去皓首穷经?就说书法本身,那些被很多人奉为“最高典范”的魏晋墓志,书刻者多是粗通文墨的乡绅、不识字的工匠,莫非他们的“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康有为语),也是由于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当然,写字在学习之初、研究之中,是要解析、琢磨、尝试和切磋的,但这些功夫都应该集中于经验本体、行为本身,而不是较劲于那些隔了好几层的左图右史、子日诗云。
  还应看到,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角度常常路数不同。比如要写《中国古代思想史》,学者必会穷深极览广征博引,从诸子百家老庄孔孟,到陆(九渊)王(守仁)、朱熹、二程,还有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等等——在这些“思想巨擘”的经典著作中,去找根据、观变异、看传承——这是天经地义的正路子、真学问。但另一面,无论此中的思想和脉络如何精准公允,但同时代老百姓究竟怎么想怎么论,与思想家的说法是相悖还是接近?对不起,学术理论只管“从书本到书本”,思想史并不承担社会世俗的“写真”或“还原”责任。
  这个悖论,以咱的亲身经历也很容易证明:这几十年,在视听、报刊、书本中,专家权威对各种社会思潮和主流理论发表过无数的议论,以后写这阶段的“思想史”,当然也会根据其中的经典梳理归并。然而,主流经典中的这些“思想”,与当时社会公众的实际认识是否合拍呢?包括咱自己说的写的,是否都是自己想法的真实反映?……假如有人说“天知道”或“正相反”,你将作何回应?是颔首、摇头还是不置可否?——呵呵,原来这“思想史”,对整个社会和时代来说,也只是“一面之词”,它只代表宏大体系中的一方面、一部分。
  由此回到写字:书法宝库中那么多的炎炎大话,大概也未必都是古人书写的实况真影,对你遇到的具体问题,更难说有多少切实的针对性。想通了这个道理,再来看书法上那些说的、做的,你的态度就会比较客观公正、从容淡定。很多时候,常识比经典更起作用。
  ……
展开
目录
讽己
书法这点事儿
从硬笔书法说到教人写字
书法谬说十题
我的一节书法课
我看刻印,不过如此
论人
俺们不敢学启功
王遐举回忆拾零
楷书卢中南
弘扬民族传统,不必都穿上汉服跪着给母亲洗脚
答问
“创作”离我们有多远?
钢笔字帖“市场转型”乱弹
“碑”“帖”为什么难以正名?
字写得好,真就那么值得炫耀?
手写字,机制字,差在哪里——由“严体”想起的甲乙
丙丁戊己庚辛
聊天
书法不是天大的事
写字好不是读书读出来的
话说书法评比
字的价值真的要看人的名气
我与书法那些事
涉理
书写和艺术是两码事——关于书法的考核和评级
由《汉字艺术》想到书法“审美基因”
凡事都是自己学会的
擅长感受“书法美”,就有资格谈美学、论艺术?
该问责教师,还是问责书法?
规律和量化
汉字造型原理提要
关于规范字、异体字以及隶定、六书等汉字讲座
书法教育:想说懂你不容易
悟道
怎样教得你会?
感知我们的进步
行的对齐
注重细节,读懂匠心
行书新说
图重于理,后胜于前
横折钩是干吗用的
笔意相连,算对还是算错


如实汇报——我的“思想简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