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没时间学习,上午十一点上班,一直到晚上八九点,甚至十点的工作时间会让他们的生活规律慢慢往后压,日复一日哪里有时间学习?有人发言了,那休息时间可以学习啊。是的,这些教训过无数客户要去坚持,吹嘘系统无限好的课程老师坚持了吗?能坚持下来吗?到这节,有部分消费者应该就释然了吧。
4.以两年课程为例,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坚持下来又真正学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这节其实前面提到过了,这是培训行业的霸王条款。拿课程来说,学九个级别的费用接近4万元,学两个级别的费用就接近两万元了,而两个级别又能学些什么呢?这就是霸王条款,反正他们是这么定价的。学员两个级别就只用了你这么点课量,更何况有很多人两个级别都坚持不了的,因为太忙根本不能上完级别内所含课程的,你凭什么收费这么贵啊。很多人只能周末来上两三节课,有时候还来不了,两个级别来上了大概30节课两万元就没了。这六七百元一节课得教啥呀,要知道这课还是很多人一起上的,算下来,这老师上一节课就给机构赚了好几千元啊。但是一旦大家报多了,就很难坚持下来,因为大部分人不可能永远按照系统规定的时间来上课。大家都有加班、出差、家事等,就算断断续续学到最后,说能力没有~点提升吗?不是。你说达到了自己的理想水平吗?差远了。不合理的就是机构明明知道很多学员都是这种情况,还是用强硬高超的销售手段签进来了,然后这么多学员就刚开始来几下,后来偶尔冒个泡儿,再然后泡儿都没了。然后他们会打电话叫去上课,可是当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根本抽不出时间和心情去上,这时候才发现当初怎么就这么糊涂的签了合同呢。退不了了,这个时候就只能等,就算他们同意让你暂停几个月,说白了,停的时间越长,你越不可能学会。这就是为什么短期课程很贵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学员坚持不了,一刀砍下去,就得砍个狠的,最后坚持不了,就是我们的责任了。
5.学习效果测评都是草草了事罢了,难道机构真的会告诉客户,他们的水平还是很烂?
效果如何测评呢?正规点的机构在客户交完钱开始学习的时候会给个测试,接下来就是开始唬人的话了。什么以后每个级别都有测试,每个单元都有测试,不过关的话怎么怎么的。首先每个级别要都是上机测试的机构就自己关掉吧,别张开鸡蛋大点的嘴绕个地球大的弯来解释一个不能见光的事。我们花好几万元来练习口语,你却叫我们每个级别学完了参加上机测试有什么用。还有的机构说什么前面先自学,预习,上小班课如果老师觉得我们表现不过关,就不让过,我们还得自己再去自学。听起来很有谱,其实是在偷换概念。首先学员自学那么长时间,预习那么长时间都是自己去搞的,完了来参加一堂你的课就该说得漂漂亮亮的,那么你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课堂上检查一下大家能不能过关,那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只要自学就可以了。课量不够就课量不够,偷换概念说是学员自己没努力,须知努力是一方面,但氛围是另一方面。如果你多开点课,让学员在自学过后、检查课之前就有几堂练习课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跟学员多练练嘴,是否感觉在这样的集体的氛围中练习会更有兴趣、更开心、更容易坚持呢?
6.课量无限都是吹的,课作为最重要的成本之一,无限的话就等于成本无限,怎么可能?
……
展开
——80后Sally
我推辞再三还是敌不过作者团队的真诚,作为一个普通80后,无名无成,能为此书写书评,的确佩服作者简单真实的态度,不做作。此书的确让我大开眼界,80后、90后到现在还是哑巴英语的应该是绝大多数。我很震撼原来语言是这么回事,也很感激作者用自身经历的形式幽默详尽地诠释了终结哑巴英语具体到每一天要做什么。希望书架上能多一点这样的好书,感谢作者的用心良苦。力推《哑巴英语终结者》。
——80后吴强
这种写法我倒是第一次见,本应该很严肃的论题却被作者诙谐幽默地讲解出来,不过这也是我第一本完整看完的语言类书籍,而且是一口气。之前书店能买到的词汇、语法书到现在就翻了前几页,应该还算是新书。我非常认同作者的态度,更加感谢作者独特的构思让我轻松又深刻地认识了语言的本质。真心向大家推荐此书,我相信自己移民前能搞定口语,感谢West。
——70后Jack
第一次看图书的打印稿,能有幸受邀为作者写书评令我很意外。作为全职妈妈,因为孩子在学英语,所以本来自己也想学点,幸亏看了这本书,原来不用花那个培训的冤枉钱也可以学好口语。不过由此也发现以前对孩子的辅导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推荐像我这样的全职妈妈一定要看看。
——80后张敏
四级考完到现在又快忘光了,明年就要毕业了,本来很担忧。现在看到了作者练口语的故事,看到了语言本质和每一步的行动方案,不仅很搞笑而且很有效,我想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的确,这不是一本教我们ABC的资料书,却是看过的唯一敢于讲真话的书。不再是语法,不再是词汇,不再是吹嘘,于我,它就是救命稻草。
——90后Micha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