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女人与女红:绘画大师笔下心灵手巧的闺秀、农妇和女工:handarbeitende damen, burgersmadchen und landfrauen von rubens bis hopper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16774
  • 作      者:
    (德)托马斯·莱希涅夫斯基(Thomas Blisniewski)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图文馆是中央编译出版社梦想家分社的重点产品线。图文馆选题独特,汇集名家名作;图文一体,追求精编精印。
展开
作者简介
  托马斯·莱希涅夫斯基,1960年出生于德国亚琛,大学期间研究艺术史、考古学和哲学,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他曾经从事古迹保护和博物馆研究员等工作,现于科隆大学纺织学院“科隆编织与刺绣”专业任教。1995年起,他开始在不同高校授课,并出版多种图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女人与女红》作者托马斯·莱希涅夫斯基带领我们纵览艺术史中以女红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数百年来,手拿针线的女人们一直是激发艺术家热情和创造力的题材之一,表现形式也变化丰富。从这些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富家千金或出身贫寒,不论是圣经里的女性形象或是罗马神话中的女神,无论是质朴的农妇或是卖弄风情的风尘女子,还有职业女性以及在假日研习刺绣的妇女,她们手中都放不下针和线。不管什么时代,她们在织布机旁工作,或是纺羊毛、编结花边、缝纫、补缀、刺绣和钩织。画家们不仅捕捉到她们在做女红时的神情与情感,还描绘了这些女人的社交生活。
  《女人与女红》收录的艺术作品力求凸显细节,将读者带入过去几百年的女性日常生活场景之中。艺术史学家、纺织史专家托马斯·莱希涅夫斯基将这些画作内在的关联性摘出来,用一种直观的方式说明其中的艺术、文化和社会意义。不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是否已经丧失了女红的传统,《女人与女红》丰富多样的名画可以帮助读者重回旧时光,那就是:女人的手中紧握着针和线!
展开
精彩书摘
  手工劳动文化史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在其三幕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的第二幕中安排了这样一个场景:女主人公森塔的乳母玛丽照管着许多青春年少的女孩,此刻她们正聚在玛丽身边,一边听她讲故事,一边做着针线活儿。玛丽用下面的歌词鼓舞少女们的士气:
  嘿!勤快点儿,再勤快一点!像我们这样纺个不停,
  每个人都能赢得自己的心上人。
  女孩能否勤劳地纺织成为当时年轻、适婚男人选择伴侣的必要条件之一。他们在婚后会像《漂泊的荷兰人》剧中提到的那样,一次又一次地航行至远方,他们希望自己未来的妻子能忠诚地守在家中,等待他们的归来。女人们不仅盼望自己的心上人平安返家,还热切地渴望男人带回来的礼物,这是对忠贞的奖赏和感谢。玛丽的丈夫是一位猎人,她就曾警告过森塔:
  你这个蠢丫头,如果你不纺线,
  你从他那里什么礼物也得不到。
  在瓦格纳的鹅毛笔写下的唱词中,在他所创作的旋律中,千百年来在纺织机旁的妇女生活和女性美德就这样被女红编织在了一起。这不仅是对女性劳作场景的展示,也是对女性身份认同和社交历史的解释。
  在历史上,女红也属于人类两性关系以及角色预期变迁的见证。男人希望女人做些什么,希望自己的妻子拥有什么技能?女人们是如何被说服,为了满足男人的愿望去掌握这些技能?
  “手拿针线的女人们”自古至今都是理想的女性形象,即使是现代的职业女性在业余时间也会拿起毛衣针打发时间。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和多层次的:
  有些女人完全被丈夫的期待绑架,有些女人是因为对手工劳动的热情和创作所带来的快感,当然也有人靠着女红挣来的微薄收入活下去。最后,还有一些女人凭靠针和线获得了一席政治地位,她们终能走出客厅,为社会贡献力量。
  她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年龄层,在本书中,我按照社会学和艺术史的分类将这些心灵手巧的女人联系到一起。
  在基督教影响下的欧洲国家里,女性对自己的预期就是遵从妇德,从事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主要可以归因于两种思想的遗产:一是基督教中的犹太思想,二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传说故事中的女神形象,后一种的影响更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早期的基督徒基本上是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信仰、遵守教义,这种精神带来了很多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人们并非等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对古代神话传说感兴趣。事实上,人们一直凭借口口相传,将故事和评判美德的标准传承下去,从未终止过。矛盾之处在于,基督徒们既抵触古代神话中异教徒的部分,又希望在其中找到有利于自己的道德故事。
  我们再回到犹太思想的遗产上来。纺织和缝纫是犹太传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旧约》中却很少出现,处于边缘位置。在所罗门的《箴言》中,颂扬女性往往少不了以善于女红来结尾。在31章第10节里这样写道:
  一位品德高尚的妇女,谁能找到她?
  她的价值胜过所有的珍珠。
  她为羊毛和亚麻而操劳
  一切都来自她的双手。
  刚放下捻杆,她的十指又抓住了纺锤。
  她织出围巾,然后卖掉,编出腰带,提供给小贩。
  亲切令人迷惑,美貌转瞬即逝,只有对主虔诚地女人值得赞扬。
  她的双手奉上劳动所得,她的杰作被荣耀地挂在城门上。
  这段箴言出现于公元前250至前200年之间,高度概括了女红在犹太妇女生活中的地位,即使日常生活中有数不完的家务活,作者还是单单挑出女红来歌颂。她的“双手奉上劳动所得”是一种虔诚的表现。而虔诚与勤劳是两大最值得赞颂的品德。
  同样的传统也出现在犹太典籍《塔木德》之中,如下:
  女人要为丈夫尽职责:她要磨面粉、烤面包、洗衣服、做饭、照顾孩子、整理床铺、纺织羊毛。如果家中有一个女佣,妻子可以不用亲自磨面粉、烤面包和洗衣服;如果家中有两个女佣,妻子不用亲自做饭和照顾孩子;如果家中有三个女佣,她可以免于整理床铺和纺织羊毛;如果家中有四个女佣,她就可以什么也不做了。拉比埃利曾经说过,如果谁家中有一百个女佣,就应该让她们去纺羊毛,因为无所事事会引来淫乱。
  拉比埃利则生活在公元100年左右,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当然这位智者可能都没有发现其背后的含义:“无所事事会引来淫乱”。德国也有一个类似的谚语:“万恶从懒惰开始。”忙碌会转移主妇们的精力,以免陷入懒惰和腐化之中。让女人们一直有活儿可做,在拉比们眼中是非常必要的。犹太人跟基督徒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他们认定女人天性中有淫乱的因素,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她们的性行为。狂野的、对性掌握自主权的女人们在他们看来根本无法驾驭。所以必须将她们绑在家中、被驯服和圈养。这种想法最初来自于夏娃偷吃了伊甸园里的禁果,这个故事成了女性在性问题上容易受诱惑的证据,并从此成为男人们管教妻女的口实。在希伯来版本的《圣经》中,引诱她的蛇本身是雄性的。而在转译到希腊文和拉丁文时,蛇被演绎为雌性,但仍具备伪装和引诱的本性。
  上面摘录的所罗门的《箴言》被早期传教士、大主教奥古斯丁引用到他的《讲道词》中。他进一步细化了上面的解释,主要是将纺织羊毛和亚麻区分对待。他将这两种原材料划分为动物性的和植物性的,他将纺织羊毛比作是人类的肉体交易,而纺织亚麻则与精神追求更为接近。他或许清楚,羊毛要比亚麻容易操作,羊毛的纤维更容易潮湿,这样就不会在纺织时变脆、抻断。奥古斯丁还通过家庭主妇们的羊毛作品来分辨,谁是真正勤劳和贞洁的女人,以便选择她们在教堂里为神服务。他将女红视为一种正确且具有隐喻性的评判工具。这位大主教还将女红与过去、现在、未来联系起来:锭子上未经加工的纤维象征着未来,纺线这个动作本身代表着现在,而已经加工过、缠在线轴上的线已经成为过去。最后的结论是:他认为纺织是一个创作杰作的过程,在作品完成的一瞬间,这个过程已经结束、成为历史。“当你在纺织机前工作时,臂膀会变得更强壮,你的信念也是一样。”当一个女人虔诚侍奉天主时,她是不会从纺织工作中走开的。奥古斯丁关于纺织过程的哲思并非原创,而是收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428/427-348/347)的影响,他在《理想国》中曾经借神话传说中的“命运三女神”纺线的故事来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另外对奥古斯丁产生影响的一点是古代文化中,人们通过纺织技能来判断一个女人是否勤劳、是否贞洁。
  上述的犹太传统是为了说明,不管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其他文明,对待女性与女红的看法都相差不远。在古希腊的考古记录上,常会发现坟墓里的石刻上有对于逝者的赞美词。这一传统在某些地方一直延续到20世纪。碑文上赞美家庭主妇的词汇非常匮乏,总绕不过下面这几个字眼:勤劳、节俭、贞洁、顾家以及“巧手”,在拉丁语中指的是“善于纺羊毛”。很显然,女红是衡量一个女人品行的重要标准,它如此重要,以至于在死后的世界里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一时期流行专门为女性修建的神庙,里面布置着大理石凿成的雕塑,形象通常是女性在从事手工劳动时的场景,这是男人告诉她们,这才是女人在生后另一个世界里的理想状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计谋与羊毛:三女神、佩内洛普和阿拉喀涅
三女神合纺玛丽·封·美第奇的命运之线
盖娅·塞西利亚
女巫
纺纱女
被打断的工作(佩内洛普)
佩内洛普和求婚者

第二章:来自天堂的纺线:夏娃、玛利亚和圣伊丽莎白
创世记:男耕女织
被逐出天堂后的亚当和夏娃
女孩玛利亚
宣告
持纺锤的玛利亚
天使来访
圣家庭与雏鸟
圣伊丽莎白
匈牙利的圣伊丽莎白

第三章:甜蜜的辛劳:女爵、主妇和市井少女
劳作不停的梅策
编织女
赠给新娘的礼物
纺车旁的女人肖像
蓬巴杜夫人肖像
自画像
值得赞美的家务劳动
贝加斯一家
花边女工
刺绣的玛丽·埃里森小姐
甜美的劳作
织毛线的小女孩们
作坊
阳台上的刺绣女人
纽约内景
多纳·罗西塔·莫里洛的画像
缝补
建筑师费舍尔一家
刺绣的少女

第四章:累到死也做不完:女裁缝和孤女
就给我短短一个小时
纺车旁的妇人和佩剑的背鼓男孩
等待:1854-1855的英式炉边画像
缝红衬衫的女人们
编结女工
小妈妈(一首摇篮曲)
纺纱的牧羊女
纺线女
纯洁
阿姆斯特丹的孤女
拉伦搓亚麻的女工

第五章:危机中的美德:被追求的与被诱惑的
情书
一团糟
睡着的纺织女工
男人和手持纺锤的女人
夏洛特女郎

第六章:倒置的世界:手握纺锤的男人
赫拉克勒斯和翁法勒
织毛衣的隐居者
手工劳动文化史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