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族图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20401
  • 作      者:
    张继东编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民族图式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审美思维和艺术形式都将对现代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设计是文化构成的一部分,因而设计的发展必须构建在其文脉延续的基础上,新的设计文化的血脉里应流淌着传统文化的精血。设计师应该在广泛收集中国传统艺术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其深层的文化和审美精髓,并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理念,探寻两者的最佳契合点,从而找到属于本民族同时又能被国际认同的设计语言。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中国画水墨图式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主体艺术是墨与线的艺术,如中国画、书法等。
  对色彩的接受是人类感官中最直接的,色彩的感觉是“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可是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雅文化如文人绘画和书法,在运用色彩上却超越了感官的本能和习惯,主要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灵去辨认把握色彩的无穷变幻,去领会体验色彩的丰富内涵,典型的例证就是对黑色(墨迹)的处理运用。黑色居于光谱序列的最暗端,又是无彩系诸色的末端。在世界各民族中,黑色的心理效应为“死寂”、“停顿”、“无尽”、“冰冷”。但是在中国绘画书法中情况却大不相同。以墨为材料的黑(玄)色被视为“母色”,认为其中包含滋生着变化多端的五彩。黑色超越五彩即“绚烂复归于平淡”,所谓“极饰反素也”(荀子)。传统的山水画从丹青的“随色类象”发展到晚唐的水墨,中国绘画逐步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语言。
  唐代画论家张彦远认为:“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兕。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万物之源的“道”本来是最朴素的,它孕育产生着自然界的五色。因而体现“道”的水墨画也同样是最朴素的,它的墨色(玄)就包含着自然界的五色。中国画认为,用丹碌或铅粉逼肖自然,这种人工装饰是拙劣幼稚的,反而背离了自然的本性。认为水墨是颜色中最与玄相近的极其素朴的颜色,也是超越于各种颜色之上,故可以为各种颜色之母的颜色。浓、淡、干、湿、枯、润的无穷变幻赋予了它具有新鲜活泼的生命意识。墨作为中国画面主要形式语言,在笔和水的作用之下,发生浓淡干湿的墨迹变化。这种变化和自然物象中的明暗、黑白等错综复杂的客观表象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在理论上为用墨提供了客观参照。不同的墨性与不同的墨性相组合,是与不同的心理情感效应同构的。墨是偏重于表达主观情感的语言,是一种主观的反应。这和西画使用色彩表现物象有本质上的差异,西画是使用色彩表现物象的真实,色彩的冷暖变化是偏重于表达感觉的语言,它是一种客观的反应。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西美术比较
第一节 中西艺术审美比较
第二节 中西近代艺术的美学演变
第三节 中西绘画手法比较
第四节 中西设计思想比较

第二章 中国民族艺术图式
第一节 民间美术图式语言
第二节 中国画水墨图式语言
第三节 汉字图式语言

第三章 民族图式与当代设计
第一节 文化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第二节 民族图式与当代设计
第三节 日本设计发展之路

第四章 课题实训
实训一 形式语言训练
实训二 应用设计训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