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维纳斯:二战时期艺术品与古建筑的遭遇》叙述一群盟军军人穿越二战烽火,拯救西方文明的源头的故事。对于全体人类,他们的贡献远胜百万雄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群有志之士,深入意大利大小城市抢救因战火而岌岌可危的艺术品。这群人们的正式名称是古迹军官,但大家宁愿叫他们“维纳斯修理工”!他们多半为来自民间的艺术史家、历史学家与建筑师,未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却自愿站在烽火前线。他们手拿连夜赶制的“古迹地图手册”,按图索骥,小心翼翼找到需保护的对象;他们必须在第一时间抵达每座盟军解放的城市,检查城内所有文物的状况,并协助紧急安置与修补;他们周旋于敌人、自己人与意大利人之间,避免有心人士趁火打劫。
任务简直惊险万分,正是二战版的《辛瑞那》!但也因为他们不事张扬的勇敢,现在我们到意大利旅游,才有这些漂亮的古迹与绘画可以欣赏,人类文明因而得以长存。
展开
——《出版人周刊》
《抢救维纳斯》叙述一段特别的故事,时而悲惨,时而叫人心酸,时而令人振奋。它揭露二次大战时鲜为人知而扣人心弦的一面,凡是认知到战争的无言受害者往往是该国艺术品者,必不可错过此书。
——卡罗琳·P.默菲
《美第奇大公夫人遇害》作者
在这段历史里,艺术与战争命运相系。伊莱利亚·达尼尼·布瑞的彻底研究,揭露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在二次大战时如何陷入交战双方的两面夹攻。她叙述了其中有多少艺术杰作近乎奇迹般幸存下来,说明了它们之所以能保住,得归功于哪些人——一群有点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史家、学者、建筑师。他们让我们知道,因为他们不事张扬的勇敢,世上一部分最伟大的艺术珍宝,才得以免于遭遇令人不敢想象的厄运。
——罗丝·金恩
《布鲁内列斯基的圆顶:看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如何使建筑改头换面》作者
他们经由哈佛、耶鲁、牛津上战场。他们戴颈巾,爱来杯葡萄酒,爱读诗。他们是古迹军官,通常是建筑师和艺术史家出身,在二次大战时肩负保护意大利艺术珍宝的艰巨任务。外号“维纳斯修理工”的他们,很少置身前线。他们未冲进战场杀敌,而是在战争机器已蹂躏过那不勒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后,在废墟中搜集艺术杰作,予以分类整理。他们撑住摇摇欲坠的教堂墙壁,补住破了的顶篷,安排卫兵站岗,保护藏有绝无仅有之艺术品的存放所。伊莱利亚·达尼尼·布瑞在描述盟军征召来的这些军官时写道:“在某些同袍眼中,维纳斯修理工或许像是尽职而一丝不苟的女仆,整天忙着清理、掸灰尘、重新摆设,但其实他们是在欧洲文明史的关键时刻,看守该文明的重大文化遗产。”
——《华盛顿邮报》
《抢救维纳斯》引人入胜,动笔前的研究工作做得很彻底,书中叙述了藏身于城堡的波提切利画作,古迹军官的英勇事迹,还有在空袭与掠夺的威胁下,艺术品如何在千钧一发之际幸免于难。
——辛席亚·萨尔茨曼 《古名画,新世界:美国之掠夺欧洲绘画名作》作者
作者写到许多会令艺术爱好者着迷的趣闻轶事,并对盟军意大利战役期间许多最珍贵艺术杰作奇迹似的得到保存的扣人心弦故事,加进高明的剖析和细节。
——琳·H. 尼克拉斯
《劫掠欧罗巴:第三帝国境内欧洲珍宝的命运与二次大战》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