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80后的年轻父母吗?
你的孩子是父母帮着带,还是完全由父母替你带?
诚然,父母帮忙带孩子减轻了自己的生活负担。
但是,你是否也发现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后有了更多的问题:
孩子跟你越来越不亲近,总是围在祖父母的身边?
孩子穿的越来越多,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总是隔三差五小病不断?
孩子在家里会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跟大人争论,但一出家门就变得畏畏缩缩,胆小怕事?
孩子从来不知道体会父母的辛苦,一切为自己的付出似乎原本就该是这样子?
孩子到该吃饭的时候总是不好好吃饭?
孩子做事总是半途而废,做到一半就停下来开始别的活动?
……
当隔代教育成为80后家庭育儿教育的主体模式
当你担心或抱怨孩子在父母的照顾下总是问题层出的时候
不妨看看这本《帮80后带出完美小孩儿》
这里有隔代教育中最常见的实例分析和最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法
真正做到:父母帮儿女带孩子,不闹心;子女让父母带孩子,更放心。
80后的年轻父母由于种种压力,不得不请老人帮自己带孩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隔代教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经验丰富,有时间有耐心,更容易跟孩子融洽相处,但难免有些溺爱、纵容。两代人的教养观念发生冲突,甚至为此而争吵时,受害最深的其实是我们最关心最宝贝的“独二代”——孩子。
本书结合大量生活实例,用最简单朴实的文字将隔代教育中可能遇到的麻烦问题各个击破,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长处,规避其不足,从而帮助每一个家庭带出完美小孩儿。
解决喂饭的难题
穿衣服之外,孩子吃饭时候可能面临的难题,绝对是带孙子的隔代家长们最先需要面对的,也是让许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十分头疼的一件事。
孩子或者偏食挑食,到吃饭的时间不好好吃饭,或者边吃边玩,一吃饭就到处乱跑,而家长只得耐心哄着,有时孩子吃饭像打仗,得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齐上阵,几个人费劲地端上饭碗追着一口口喂……这样的情形恐怕很多中国家庭都经历过,而且独具中国“特色”,其他国家的人是很难想象的。
其实,孩子小时候都有自己动手尝试做事的欲望,自己尝试抓起勺子吃饭也是其中一项,但长辈因为宠爱孩子为之代劳,久而久之就阻碍了他们自己尝试的行为发展,养成了依赖大人喂饭的坏毛病。
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其实很容易,只是许多老人狠不下心来而已。
饥饿法是最直接有效的改变孩子吃饭习惯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进食的本能,孩子不好好吃只能说明最开始的时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就没有让他饿着,不需要进食孩子自然不会好好吃饭。
有一个美国华裔孩子,在中国的姥姥家被带大,和许多孩子一样被宠得不好好吃饭。后来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妈妈坚决要改变他这个坏习惯。有一天中午孩子又不吃饭,妈妈就说你不想吃饭可以,但条件是晚上的饭也不能吃。晚上他们一起到朋友家做客,孩子看着美味的晚餐想吃被妈妈阻止了。第二天早上,已经饿极了的孩子自己跑去让姥姥做饭,还问妈妈现在可以吃饭了吗?妈妈说说好的是昨天不能吃,但今天可以吃了。从那以后,孩子身上再也没有出现过不好好吃饭的问题。
中国家长多数会心疼孩子,不能像上面的妈妈那样坚持原则,但是我们可以在孩子机体无病痛的情况下,采取更自然的饥饿疗法。比如孩子实在不愿意进食不用强求,因为孩子也许真的不饿,不妨让孩子离开饭桌,去搭积木、看图画书等,中间不要给他食物,等到下顿吃饭的时间孩子已经饿时自然会好好吃饭了。
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坚持原则,忍住不去理会孩子的哭闹,或者设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达到下顿吃饭时孩子处于饥饿状态就成功了一半。几次之后,孩子自然会自己好好吃饭了。如今小孩的智商都很高的,如果我们改变了他们思维系统里关于“要求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做……哭闹后要求会被满足”的逻辑,他们自然会修正自己的行为。
在孩子吃饭的事情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分析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吃饭,弄清楚可能的原因。大致来说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给孩子零食吃得多
随时可以吃到零食,到应该吃饭的时间,孩子不饿或者认为饿的时候可以吃更美味的巧克力、饼干等的话,自然就吃不下饭了。
放任孩子边吃边玩
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吃完饭的概念。从一开始吃饭的时间延长后,他们到下一顿时还不太饿,或者觉得不需要赶着吃完饭,当然不肯乖乖地坐下来。
哄骗利诱孩子吃饭
当家人总用利诱的方式哄孩子吃饭,久而久之,便让他们以为“自己吃饭”是大人们需要的事情,潜意识里他们就成为这一行为的主导方,随心所欲,甚至会把吃饭当作交换条件,等他们大一点儿的时候很可能以自己不吃饭相威胁来获得其他方面的满足。
吃饭成了孩子一天中最不愉快的经历
比如,小孩吃饭慢,但大人们都抢着时间喂饭或者要求孩子吃快一点儿,看不过去时直接夺下孩子手中的玩具。当“吃饭”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成为不愉快的事情时,自然就会被排斥。
更深层的原因是,很多时候心疼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他们吃饭的坏习惯形成过程中,无意识地做出了许多推波助澜的事情。
比如,见不得孩子哭,在哄孩子的时候会给孩子买零食;看着孩子自己吃饭费劲就忍不住上前帮忙;遇上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时,站出来做和事佬,说算了算了,等孩子饿了我再煮他喜欢吃的鸡蛋好了。结果“聪明”的孩子干脆每次都不好好吃,等着最后可以吃到“更好”的东西。
针对以上的情况,负责孩子生活更多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既要坚持原则给孩子制订合理科学的饮食规定,也可以设法让孩子喜欢上吃饭,这里有许多诀窍:
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虽然对还小的孩子零食的给予有其必要性,但不可过量,吃饭和零食不要“本末倒置”。而且“言传不如身教”,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他们会观察大人的行为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大人给孩子灌输或者留下定时吃饭比吃零食重要的认识的话,孩子也会更重视吃饭。
固定的时刻开饭
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都同时坐到餐桌上,当孩子看到吃饭是家里一项重要的“活动”后,他们也会参与其中。而且每次还可以和孩子约定,他必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如果孩子不吃完,等饿了的时候,不给他任何零食,几次之后孩子便会养成定时、定量吃饭的习惯。
让吃饭更具仪式性
欧美的一些家庭在就餐前一家人会做祷告,这就增添了餐桌上的仪式性。全家人一起吃饭,也可以成为一次轻松、愉悦的家庭活动,让吃饭在孩子眼里不再只是吃饭而已,吃饭的时刻与方式可以变成家人聚在一起的更有趣的事情。
强化孩子吃饭的兴趣
强迫肚子不饿的孩子进食反而会带来反效果,可以试着让孩子对吃饭感兴趣,就不会在吃饭问题上再费劲了。
比如,可以替孩子买一些图案可爱的餐具,小孩子都喜欢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拿起自己的小碗去盛饭可能是他们感兴趣的一项“游戏”,如果能与孩子一起选购的话效果会更好。
可以增加孩子饭前的活动量,饮食均衡的条件下在菜色上多些变化,孩子饿了又面对没尝过的新奇饭菜时,自然会“狼吞虎咽”。
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比如,带上孙子去市场买菜,让他们帮忙提回家,一起清洗蔬菜,让孩子帮忙摆餐具,等等,让孩子有参与感。
所以,当“别人家的孩子如何能吃,自家的宝宝一上饭桌就拖拖拉拉,吃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连哄带骗也不奏效”的抱怨声在家里持续的时候,祖辈父母不妨试一试上面这些更科学的办法。
……
第一篇 别让隔代“隔”了教和育
◆推动摇篮的手
1年轻父母,重“教”轻“养”
“照书育儿”的理论派
最终只得交给奶奶带
为启蒙,80后父母痴迷早教
孩子被克扣的童年
80后甘做“孩奴”
2祖辈家长,重“养”轻“教”
四人宠爱在一身
从零食开始纵容孩子
被爱包裹的孩子毛病多
3教养的分歧引发隔代交战
◆推动孩子的世界
1成功家教带出完美小孩儿
2科学理论促进成功家教
3跨越三辈人的代沟
教孙子,也要教子女
孩子终究要跟父母过
聪明的爷爷甘做配角
当好亲子“润滑剂”
第二篇 生活的智慧
◆有些事情不要这样做
1喂饭穿衣,“捂”出孱弱的孩子
从纠正穿衣的误区开始
解决喂饭的难题
餐桌上的教育
运动下的成长
2帮背书包,“惯”出无能的孩子
有多少人放不下孩子的书包
外国的小孩儿自己去上学
孩子,你的书包得自己背
中国孩子不做家务难独立
3孙子大过天,放纵的孩子不感恩
4穷爷爷富孙子,享乐的孩子难成器
5偶尔放松一次,瓦解了教育的成果
◆有些话不要这样说
1看你画成什么样子了?
2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吗?
3你们别管,孩子大了就懂了
树大并非自然直
不可忽视的“第一次”
这样对待哭闹的孩子
4再淘气,你爸妈不要你了!
哄骗威胁要不得
有效沟通的说服技巧
这样对待任性的孩子
5别怕,奶奶帮你!
◆有些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
1讲卫生,小手自己去洗洗
2礼貌,从第一声问候开始
3自理独立,6岁了该自己系鞋带
4诚实守信,孩子一定要说真话
5学会分享,孔融让梨永不过时
6乐于助人,帮奶奶做些事吧
◆有些性格一定要从小塑造
1自信坚强
自信留在了家里
还给孩子自信
跌倒自己爬起来
2有主见
3有计划
4乐观积极
5宽容他人
6活泼合群
第三篇 学习的快乐和孩子的成长
◆从入园开始,让孩子爱上学校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在孩子之前先“入园”
轻松入园的孙子兵法
◆生活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好的学习习惯,受用一生
◆不把孩子禁锢在学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