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语言哲学与语言中的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125706
  • 作      者:
    刘宇红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宇红,湖南省新化县人。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分别入选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学者和“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学者。2005年至2006年在美国休斯敦Rice University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义学、句法学、语言哲学等,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8种。代表作有《语言哲学与语言中的哲学》《词汇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研究》《隐喻的多视角研究》《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词汇语义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研究”(编号08BYY070)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百喻经》寓言故事的隐喻特异性与寓言式隐喻的解读模型”(编号13YJA740038)。
展开
内容介绍
  《语言哲学与语言中的哲学》的构思有三个基点:①在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全部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研究中的语义、语用和句法等问题;②语言的功与过、语言的产生、语言的句法结构与功能、音形义之间的关系、指称问题、可能世界语义学、语用中的合作关系、语用悖论、语义搭配、符号学中语言哲学问题、双及物构式中的哲学规律等,都是语言哲学,也是语言学中不能回避的问题;③采用哲学思辨的研究方法,但重心落在语言学领地上。该书不仅是哲学、语言学、符号学的有趣读本,而且对推动哲学和语言学研究的相互借鉴有较大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意志性”和“损益关系”是空间建构、结构继承、语义项映射的心理蓝图或操作动力。上帝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主体,主语题元由于“意志性”和“损益关系”的驱使改变了上帝空间中的结构,并赋予了部分语义项(即接受者)以新的语义内涵;说话人可能不共享主语题元的“意志性”,部分结构关系改变了,但在对“损益关系”的维护上两者是一致的,所以和主语题元的空间相比,损益关系的结构图式没有改变。21.5为什么主语题元的“意志性’’总是排
  斥说话人的存在?
  既然说话人可以对主语题元的“意志性”进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说明说话人有巨大的潜在能量,能置主语题元的“意志性”于不顾,但是,为什么Goldberg本人和普通的语言使用者总是忽略说话人的存在,用主语题元的“意志性”而不是说话人的视角来定义双及物构式的意义呢?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通常情况下,主语题元总是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细致的认知过程,也就是说,主语题元在认知上通常是不会犯错的,既不会不知道在蒸馒头时要放水,也不会不知道馒头和饼的区别,把妹妹当成妈妈也是较少出现的疏忽,所以,当主语题元在句子解读中被优先提取并激活时,听话人往往会忽略说话人的存在,或者认为说话人的视角就是主语题元“意志性”的完美再现,不仅如此,听话人还可能进一步忽略主语题元的“意志性”,认为话语表征的是“纯客观”的事件,即上帝眼中的事件,这一过程体现了人性中容易轻信的弱点。所以我们认为,对听话人来说,双及物事件在表征层次上可能实现二次回溯:第一次回溯从说话人视角回溯到主语题元的视角,第二次回溯再从主语题元的视角回溯到上帝的视角。
  第二个原因是,主语题元的“意志性”和说话人的视角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两者在动机上是统一的,即两者都是为了表达针对接受者题元的损益关系(以及由此衍生的施事和接受者之间的双向损益关系),既然如此,当主语题元已经被提取并激活时,听话人因为认同主语题元的“意志性”所呈现的损益关系,也会把这种损益关系默认为说话人的言语动机。
  可见,关注主语题元的“意志性”,而忽略说话人的视角,是一种失误。这种失误不仅发生在普通的听话人身上,Goldberg本人也不例外,因为她对双及物句意义的认定是从主语题元的“意志性”出发的,只有在双及物句的理解结果与主语题元的“意志性”出现冲突时,她才想起说话人的视角。当然,承认双及物句的核心意义与非核心意义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救她的疏忽(即认为不体现主语题元意志性的双及物句表达的是非核心意义),但这种补救必定基于一种假设,即主语题元的认知偏差是不常出现的。这种假设有较强的真实性,因为如果主语题元出错是一种常态,那么被说话人及时纠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主语题元和说话人是随时交换角色的,犯错者是难以充当纠错者的。尽管如此,真实性和逻辑上的合理性是两回事,我们不能因为主语题元犯错的概率较小,而忽略了理论概括上的逻辑严谨性。再说,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远比“蒸馒头”和“送馒头”更复杂,我们不能排除主语题元犯错的概率有时是比较高的。
  ……
展开
目录
《语言哲学与语言中的哲学》序
自序
第一篇 语言本体哲学
第一章语言的功与过
1.1 引论
1.2 语言的功
1.3 语言的过
1.4 让语言改“过”立“功”
1.5 结语
第二章 自然语言音、形、义的产生:通感现象的视角
2.1 修辞性通感与感知性通感
2.2 通感现象的神经生理基础
2.3 从通感现象看自然语言“音”与“形”的产生
2.4 从通感现象看自然语言“形”与“义”及“音”与“义”的相互确立
2.5 结语
第三章 语言与模因
3.1 模因学的定义与研究现状
3.2 模因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3.3 模因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
3.4 结语

第二篇 句法哲学
第四章 关系子句功能分析中的Token/Value概念
4.1 什么是Token/Value
4.2 Token/Value与Identified/ldentifier的关系以及关系子句的语态特征
4.3 Identified/ldentifier与Given /New的关系
4.4 Token与Value所揭示的认知过程
4.5 结语
第五章 从构式语法看汉语成语的仿用
5.1 成语的构式属性
5.2 成语仿用的研究现状
5.3 成语仿用与语义压制
5.4 语义压制的制约因素
5.5 成语仿用的特例
5.6 结语
第六章 从音义联想看PK的流行
6.1 PK的语义特征与研究现状
6.2 从英语发音看PK的音义联想
6.3 从汉化发音看PK的音义联想
6.4 结论
……
第三篇 语义哲学
第四篇 语用哲学
第五篇 符号学哲学
第六篇 语言中的哲学:双及物构式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