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石界有一种说法,大家常把翡翠比做女人,把和田玉比做男人。因翡翠生长仕烈带地区,性温凉、水性足、色彩艳丽,因此更招人爱、惹人疼;而和田玉生长在新疆西北高山的苦寒地带,那里气候寒冷、环境相对恶劣,但和田玉却是性温热,一年四季摸起来,没有冰手的感觉,有“温玉”之说。正因如此,两种玉石在工艺处理上是有区别的。对翡翠来讲,更要展现其质地,尽可能地突出其张扬的色彩,将原料中最美丽、最亮眼的色彩表现在作品最重要的部位,也就是作品中画龙点睛的部分;而对和田玉,则是更多地采用内敛的手法,突出和田玉原石的质地和内涵,不宜过多的用工艺来修饰。因此,如果藏家选择翡翠艺术品,一定要“展”、要“放”,在选择时既要考虑翡翠原料本身的质地优劣,又要考虑工艺创作后的效果和实现的艺术价值。在很多情况下,一件翡翠艺术品,经创作者雕琢后实现的艺术价值,要远远要超过原料本身的价值。
在交谈中笔者了解到,在清乾隆以前,翡翠因属于泊来品,不被视为玉的正宗,当日寸只有白玉(和田玉)享有真玉的美名。自近代以来,翡翠的价值青云直上,特别是公认为“东方绿宝石”之后,因其价格传奇般地提升而备受青睐。
什么才是玉石的精品?两位店主介绍说:好的作品离不开“三七定律”。必须是“聚天地之精华,汇山川之灵气”;创作者必须对玉件用心去“琢”,用情去“雕”,倾注了心血与智慧,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好的玉雕应有“生命”的动态活力,有“流畅”与动感美的境界,应有寓意与内涵。因此它应是“三分形象,七分内涵;三分皮色,七分玉体;三分细腻,七分流畅;三分继承,七分发扬”的产物。这一定律也是选择、欣赏、购买玉雕作品的标准或参照。她们的介绍使我受益匪浅。这种理解不知能否对爱玉的藏家们有所帮助’
对买玉、藏玉者来说,藏玉讲究是否有缘,赏玉要看是否会品味。藏玉者要识玉、懂玉。面对玉雕不仅能识其具象,而且还能识具意。品作品、看雕形、鉴雕工,不仅要求形似,更要见其神韵。如果上升到对艺术品的鉴赏,就是要在求识、求解的基础上,达到求真、求美的程度。只有真的能识货、识好货,有一定的水准和眼光,才能买到、收到、得到好的、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