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气韵:艺术神态及其嬗变: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学研究:study on Chinese traditional theory of artistic styl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34421
  • 作      者:
    胡家祥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胡家祥,湖北黄石人。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主要致力于哲学、美学和文艺学三个层次的基础理论研究,已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和《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哲学原理》、《审美学》、《文艺的心理阐释》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气韵:艺术神态及其嬗变(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学研究)》对传统的气韵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开掘,力图揭示艺术品审美风貌即风格的宇宙学和人类学以及符号学三重意义上的来由、核心的构成要素、类型的区分根据、嬗变的基本规律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该女子对崔护一见钟情,爱得很深,以致积思成疾,都是因为当时对男性的求偶表态未能作出及时而明确的回应所致。这便如《周易》所说,“坤虽有美,含之”。时代在发展变化,但这种审美倾向却保持了它的一贯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在西方也是如此。我们知道,德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评论家莱辛有句名言:“上帝创造女人,用了过分柔软的泥土。”俄罗斯诗人茹科夫斯基甚至吟咏道:“可爱的是鲜艳的容颜,青春时期的标志;但是苍白的面色,忧郁的症状,却更为可爱。”①
  能否将这种观念简单地斥之为剥削阶级的偏见呢?显然不能。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马克思在回答女儿的问卷时就坦率地承认,自己较为喜爱性格“柔弱”的女性。毛泽东在晚年见身边新来的一位面目清秀的护士叫“小强”,觉得很不合适,于是替她改名叫“小弱”,应该是他内心审美观念的自然袒露。这种观念也不应被视为仅仅是男权主义传统的产物,因为女性中的佼佼者如班昭等往往对它也持肯定的态度。我们甚至可以说,男女性情的阴阳、刚柔之别是超越意识形态甚至超越社会关系层面的,它基于人的生理,反映了生物界的普遍规律。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克兰兹等人的调查研究,女性的气质表现为喜欢聊天、机敏圆滑、温和、善解人意、安静等;男性的气质则表现为具有攻击性、独立性、情绪稳定、客观、支配、主动、竞争性强等。众所周知,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个性特征。应该承认,男女的性情之别确有社会历史尤其是文化习俗方面的原因。在父权制的社会里,女性大多处于依附地位;在母权制社会则未必然,女性普遍承担了繁衍族群的重任。就个体而言,随着经济生活中男女差距的缩小,男女在家庭中的角色也可以易位,如今天就存在不少“家庭主男”。此外,我国历史上曾长期流行天尊地卑、男尊女卑或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之类观念,贯彻于教育过程,在客观上发挥了陶铸社会角色的作用。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夫人西蒙·波娃在其所著的《第二性》中甚至得出结论: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是被变成女人的。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气韵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周易》中的乾坤与易简
第二节 中西方现代哲学的相关觉解
第三节 气韵理论的人学背景

第二章 气韵理论的历史展开
第四节 “气”范畴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节 “韵”范畴的产生与发展
第六节 “气韵”范畴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气韵范畴的内涵发掘
第七节 “气”的内涵
第八节 “韵”的内涵
第九节 “气韵”的内涵

第四章 历史上相关争论的调解
第十节 气韵的“生知”与“学得”
第十一节 “先求气韵”与“后来得之”
第十二节 气韵与传神之异同

第五章 气韵与相近范畴的比较
第十三节 “气韵”与“风骨”
第十四节 “气韵”与“神韵”
第十五节 “气韵”与“意境”

第六章 气韵与艺术形态
第十六节 气与韵是艺术神态的构成要素
第十七节 气与韵的消长决定审美形态的差异
第十八节 审美形态之间的逻辑关联

第七章 气韵与艺术发展
第十九节 中西方的文艺发展观
第二十节 艺术发展的周期性史实
第二十一节 艺术发展周期的成因

第八章 气韵理论与世界文论
第二十二节 中国当代文论界的“失语”问题
第二十三节 中国文论具有诗性资质的成因
第二十四节 气韵与意境理论将走向世界

第九章 弘扬气韵的现实意义
第二十五节 现代社会精神的两极分化
第二十六节 我国当代文坛艺苑一瞥
第二十七节 走向气韵双高的新时代

附录:现代气韵研究述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