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认知框架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8088250
  • 作      者:
    李天贤著
  • 出 版 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青上学者文库:认知框架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是在2012年提交给浙江大学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其研究内容得到了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认知框架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项目编号10YJA740051)的资助。全书从认知角度考察了人类言语活动所必需的“连贯”概念。自从《英语的衔接》(Halliday&Hasan,1976)出版之后,连贯研究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其研究广度与深度都得到了极大拓展,研究成果丰硕。但这些研究对“什么是连贯”等基本问题尚未给出比较满意的答案,亦缺乏公认的连贯研究模型。近年来,人们开始借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与方法去诠释“连贯”现象,基于此,《青上学者文库:认知框架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提出用“认知框架”概念来析释语篇连贯,意在构建语篇连贯研究的认知框架模型,探究语篇连贯解读的新视角与新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语篇构式是一个抽象实体,是识别语篇连贯的宏观认知框架。语类与文本类型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就如同区分这两个概念本身一样重要。近年来,随着语言学和文学研究的进展,这些概念与语篇的社会常规、互文性、过程识解等都息息相关。对“语类”与“文本类型”的区分常采用二分法,形成两种看待语篇的观点。“语类”是与社会与交际场景等文化语境相关的、外在语言的关系,而“文本类型”则侧重语篇文本的内部关系,两者均属于宏观认知框架的内容。
  根据不同语境或场景,“语类”就是根据人们对所从事的活动的范畴化;菜谱、讣告、死亡通知书、餐桌会话、童话故事、医疗咨询等都是不同场景的语类。“文本类型”则是根据文本中句子组成的方式来确定的,因此可以区分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记叙文中按序排列的前景化语言单位如句子、话语、信息单位、韵律单位等都对应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事件顺序。语类和文本类型研究虽然都关注语篇特征,但它们并非一回事。因此,一部小说是“小说”语类的一种实例化,而写一部小说可以采用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等文本类型。同理,记叙文亦不限于童话故事、小说等语类,菜谱、占星文等也可用记叙文的方式呈现。因此,语类和文本类型是有区别的,是语篇研究的两种方法。解读语篇就是要识别这两种语篇构式。
  “文本类型”与“语类”分别类似于句子层次上的“形式”与“功能”。但是构式语法强调不要把语言的形式与功能对立起来,需要把两者协调起来。构式语法就是用“结构式”把两者协调起来。除此之外,还需用一个“意义”的认知过滤器把形式与功能组合起来,或者说用一个过滤器把语类与文本类型协调起来。语篇构式就能起这样的作用,因为认识语篇意义与认识句子意义是相互关联的。语篇构式是与文本类型和习惯化语类都相关的超结构,它并不忽视文本类型和语类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语篇构式把文本类型与语类都结合到形式意义的“结构式”中,强调形式与意义的聚合,突显语篇层次上结构式的意义与功能。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缘由
1.2 基本假设与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创新
1.4 主要方法与观点预设
1.5 基本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语篇与语篇连贯概说
2.1.1 语篇的定义
2.1.2 语篇连贯界说
2.2 语篇连贯研究方法论
2.2.1 语言的形式功能研究
2.2.2 语用推理研究
2.2.3 认知心理研究
2.2.4 多维度研究

第3章 认知框架的理论构建
3.1 语篇的认知结构
3.1.1 认知结构术语
3.1.2 认知框架与语义结构
3.2 认知框架的特征
3.2.1 认知框架的动态性
3.2.2 认知框架的典型性
3.3 认知框架的分类
3.3.1 词汇框架
3.3.2 知识框架
3.3.3 交互框架
3.3.4 社会框架
3.3.5 文本类型框架
3.3.6 其他框架
3.4 认知框架模型
3.4.1 认知框架与语篇分析
3.4.2 认知框架模型的构成

第4章 微观认知框架:概念与概念场
4.1 微观认知框架的概念结构
4.1.1 语言单位与概念
4.1.2 概念场的定义与特点
4.2 微观认知框架与概念隐喻
4.2.1 概念场与概念隐喻
4.2.2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4.2.3 概念隐喻的连贯性
4.2.4 语篇连贯的概念隐喻分析
4.3 微观认知框架与概念转喻
4.3.1 概念转喻的认知基础
4.3.2 概念转喻与语篇连贯

第5章 中观认知框架:观念联络与意象图式
5.1 中观认知框架的哲学基础
5.1.1 观念联络
5.1.2 意象图式
5.2 句际连贯关系
5.2.1 因果关系
5.2.2 相似关系
5.2.3 邻近关系
5.3 段际连贯关系
5.3.1 段落的性质
5.3.2 因果关系
5.3.3 相似关系
5.3.4 邻近关系
5.4 意象图式连贯
5.4.1 意象图式的分类
5.4.2 《白杨礼赞》的意象图式连贯

第6章 宏观认知框架:语篇构式
6.1 构式语法与语篇构式
6.1.1 语言的构式研究方法
6.1.2 语篇构式存在的必要性
6.1.3 语篇构式的主要观点
6.2 语类框架与理解
6.2.1 认知框架与理解整体性
6.2.2 语类认知框架
6.2.3 宏观结构与理解的整体性
6.2.4 语篇超结构与认知框架
6.3 语篇构式的表征
6.3.1 惯例化的结构式
6.3.2 语篇构式的表征方式
6.4 语篇构式与语篇连贯
6.4.1 论证结构
6.4.2 故事结构

第7章 认知框架转换与语篇连贯
7.1 作为语篇分析的一种方法
7.1.1 认知框架再定义
7.1.2 认知框架分析法
7.1.3 金融危机的认知框架分析
7.2 认知框架转换与多重语篇连贯
7.2.1 认知框架转换
7.2.2 认知视角
7.2.3 认知视角的融合

第8章 结论
8.1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概述
8.2 研究的创新与应用价值
8.3 本研究的局限

图表目录
附录一 汉语语篇
附录二 英语语篇
附录三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英译四种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