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孩子,这就是我给你的爱:带着爱去说,带着爱去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077969
  • 作      者:
    李文雯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文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中国家校合作指导师,北京四中网校讲师团讲师。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曾任《现代教育报》编辑,负责“健康成长”“心灵驿站”等栏目;曾担任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儿童教育中心讲师和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经典诵读工程”讲师。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教育文章数十篇,所写论文《另类“惩罚”更温情》荣获中国家校合作指导师评比一等奖。近年来,经常在全国各地举办家庭教育、学习方法讲座近百场,深受家长和学生好评。
展开
内容介绍
  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懂得如何去爱。很多家长都走入了爱的误区。《孩子,这就是我给你的爱》就是要告诉家长如何正确地爱孩子。从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如何面对孩子的不正当行为,替代惩罚的有效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鼓励孩子独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讲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以期通过有效的沟通,达到引导孩子的目的。
展开
精彩书摘
  这样的话语大家肯定不陌生:
  “为了你,我放弃了事业,天天在家伺候你吃你喝,可你还那么不争气。你对得起我吗?”
  “我为了你花了那么多钱,我看看你以后怎么还我?”
  温柔些的父母可能会对孩子这么说:
  “爸妈养你不容易,你可不能辜负我们,我们养老可全靠你了!”
  这类父母整天对孩子唠叨自己为孩子做了多大的“牺牲”,把对孩子的爱和养育作为一种投资,期待高利率的回报。可我们是否知道,孩子在我们每天的唠叨中,背负了多么沉重的十字架?他怀着内疚与负罪感前行,能走得快、走得远吗?
  在某届奥运会的跳高比赛中,最后争夺冠亚军的时候,只剩两名运动员,一名来自美国,一名来自中国。他俩实力相当,难分伯仲。在最后一跳的前夕,两位教练分别对各国的运动员做了一些嘱咐,然后两位运动员开始逐一跳杆。结果美国运动员发挥超常,远远超过中国运动员,拿到了冠军。
  在随后的记者采访中,记者向两位运动员问了同一个问题:“最后一跳前,教练给你说了什么?”
  美国运动员回答:“教练对我说,刚才我妈妈打来电话,说家里准备了一桌我最爱吃的菜肴,让我比赛完,赶紧回家吃,别凉了。我听完,浑身轻松极了,就想着赶紧跳完,回家和家人团聚。”
  中国运动员回答:“教练对我说,好好跳,就看你最后这一下了,拿到冠军,奖励你一套房子。我听完,既开心又觉得压力倍增,我们全家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里已经好多年了,我太渴望能送给家里一套房子啦!结果。没想到,发挥失常。”
  听完两位运动员的回答,记者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哦,原来冠亚军在没跳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中国教练像不像我们一些家长?临近高考,如临大敌,辞了工作,二十四小时伺候着孩子。本来孩子没有把高考太当回事,心态挺好,但在家长的监督重视下,心情一天比一天紧张、糟糕。等到高考的那一天,弦都已经绷得快要断了,能考好才怪。
  中国运动员背负着一套房子去跳高,能跳得高吗?参加高考的孩子背负着“回报家长的血汗付出”,能转动脑筋吗?四填鸭式爱贫得无厌
  “一个孩子成功了,全家人都成功了!一个孩子失败了,全家人都失败了!”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0~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错过了早期智力开发,将永远无法弥补。”
  这样的宣传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危言耸听,目的何在?
  在我生完孩子后,有一次去超市购物,一位推销奶粉的销售员拉住我,对我说:“大姐,你赶紧断奶吧,母乳11个月后,就没有营养了。”我开玩笑似地问她:“那11个月后母乳变成了什么?白开水吗?”看看奶粉的文字说明上,哪一个品牌的奶粉也不敢说其成分和母乳一样,全是写的:接近母乳。国际母乳协会建议孩子最好用母乳喂到2岁。
  为什么销售员要说11个月后母乳就没有营养了呢?当然是为了多卖奶粉。孩子吃母乳都到两岁了,得少卖多少奶粉啊!
  可是,并不是很多人能够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鱼目混杂的教育机构面前,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许多家长违背孩子成长规律,不顾孩子的心理特点,听信教育骗子的忽悠,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训练班,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成人化,培养的到底是神童还是揠苗助长?
  请大家记住:如果以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来换取一点特长的话,那是本末倒置的事情。那将会给他以后的学习生活埋上一颗定时炸弹。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看一看伟大的音乐天才莫扎特的一生。
  他4岁被父亲发现音乐天赋,6岁开始跟随父亲漫游整个欧洲大陆进行演出。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阿姆斯特丹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然而在鲜花、掌声和欢呼的背后,是艰苦的劳动、苛刻的条件和可怕的考验。为了金钱与荣誉,父亲求小莫扎特无论旅途多么劳累,都要随时可以当众演出。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他让孩子必须满足听众突如其来、异想天开的种种刁难性提议。如:当场演奏从未接触过的技巧艰深的乐曲;按照听众临时设想的几个低音即兴作曲,用多条手帕将键盘全部蒙住而不影响弹琴;在一场音乐会上从头至尾全部演奏自己的作品等。并且,这样的演出几乎每每长达四五个小时。
  最残忍的一点,回到旅馆,父亲还不允许莫扎特休息,还要逼着他练琴、作曲,莫扎特每天睡眠的时间仅有三四个小时。
  长达十年的旅行演出,使莫扎特积劳成疾,三十多岁便累死在病床上。
  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但却不是快乐的!那些被父母逼着像赶场子似的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的孩子,未来的路在何方呢?何不听听孩子的声音?他有什么兴趣?他是否学有余力?
  教育家卢梭说过这样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对于儿童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和学技能,而是在游戏中培养他的自信心、想象力、创造力和与别人友好相处的品质,这才是一个人成才所必需的。
  ……
展开
目录
第1章 走出爱的误区
第一节 爱的七大误区
一 过分溺爱没有原则
二 爱有条件充满功利
三 爱得有偿自私自利
四 填鸭式爱贪得无厌
五 情绪化爱忽冷忽热
六 强加之爱自以为是
七 物质爱多精神爱少
第二节 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一 宽松的爱
二 尊重的爱
三 无条件的爱
四 有原则的爱
五 智慧的爱
小结

第2章 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
第一节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家长通常使用的五种错误方法
一 五种错误的处理方法
二 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
第二节 处理孩子情绪的五个方法
一 认真聆听
二 简单回应不加评判
三 换位思考、产生共情
四 用假想法满足孩子的请求
五 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
六 引导孩子走出情绪的困扰
小结

第3章 不适当行为发生时的对策
第一节 孩子不适当行为发生时,你是如何做的
一 孩子不适当行为发生时,家长通常使用的十种错误方法
二 惯用的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 孩子不适当行为发生时的八个对策
一 忽略不适当行为
二 用适当的行为替代不适当的行为
三 提供选择
四 描述发生的事情
五 转移注意力
六 给孩子指导
七 写字条
八 使用“我讯息法”
小结

第4章 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
第一节 惩罚带给孩子的七种负面影响
一 使孩子盲目服从
二 使孩子产生报复心理
三 使孩子学会说谎
四 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
五 使孩子缺乏羞耻心
六 使孩子学会逃避责任
七 使孩子产生自卑
第二节 替代惩罚的五个有效手段
一 表明限制的理由
二 明确规则
三 严格执行
四 让孩子体验不良行为产生的后果
五 告诉孩子怎样补救
小结

第5章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第一节 使孩子缺乏自信的三个原因
一 家长总是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和目标
二 家长眼睛总盯着孩子的缺点
三 家长总爱把自己孩子的弱点、短处、劣势与另一个孩子的强项、长处和优势作比较
第二节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七个方法
一 描述具体行为和自我感受
二 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听到你对他的赞赏
三 抓住并创造机会,让孩子看到不寻常的自己
四 引导孩子多做纵向比较
五 帮助孩子回忆以前的光荣史
六 做好孩子的表率
七 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小结

第6章 鼓励孩子自立
第一节 使孩子缺乏自立的三个原因
一 包办代替
二 直接给答案或建议
三 否定孩子的努力
第二节 培养孩子自立的八个方法
一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 让孩子在限定范围内做选择
三 孩子的事征求孩子的意见
四 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五 尽量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六 不要在细节上过多限制孩子
七 肯定孩子的努力
八 让孩子感到被需要
第三节 阻碍孩子自立的三大误区
一 图省事
二 心太软
三 怕失落
小结

第7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第一节 重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一 有责任心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二 孩子的责任心是怎么失去的
第二节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四个方法
一 以身示范
二 故事熏陶法
三 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埋单
四 多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小结

第8章 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口向
第一节 不良夫妻关系的三种类型
一 抱怨型
二 暴力型
三 评价型
第二节 夫妻有效沟通的八个方法
一 善于反省自身的问题
二 降低对对方的要求
三 接纳对方的一切
四 妻子适度示弱
五 使用“我讯息法”来发泄隋绪
六 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化解矛盾
七 在孩子面前,维护对方的形象
八 采取写信、写便条、发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
小结

第9章 积极对待孩子成长中的每一天
第一节 晨起——好的开始
第二节 上学——协助而非抱怨
第三节 走进校门——祝福要比警告好更多
第四节 放学——一让孩子感受温暖
第五节 作业——一天中的一次考试
第六节 晚餐——没有道德说教的用餐
第七节 电视——合理控制时间和内容
第八节 睡觉——甜蜜进入梦乡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