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做事要条理细致,有计划才有未来
有个商人做了十多年生意后,突然破产了,有位债主来跟他讨债时,他正在思考失败的原因,见有人来便茫然地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我对顾客不热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
债主说:“你可以试着从头做起!”
商人很疑惑,债主接着说:“你可以将目前经营的状况列在一张资产负债表上,好好清算一下,然后重新做起。”
最初商人很不理解,债主走后,他认真思考了一整晚,决定按照债主说的去做。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生意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没有计划、没有条理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这不仅是商人生意失败的重要原因,还是很多人终生无法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对尚未长大的孩子来说,做事条理细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少孩子都有这样的毛病,早上起床找不到袜子,出门上学不知道书包丢到哪儿去了,从学校回来找不到笔记本……这些都是做事缺乏计划和条理性的坏毛病,在德国,这样的事情却很少发生,因为德国父母从小就会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能力。
珍妮的爸爸是一位收藏爱好家,他发现女儿做事很没有条理,经常乱放东西,用的时候又翻箱倒柜地找,弄得一团糟。为了让女儿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爸爸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一天,女儿又一次好奇地看着爸爸饬那些小物件,爸爸说:“一个爱好收藏的人,任何时候都会感到快乐的。”
珍妮马上好奇地问:“爸爸,你说的是真的吗?我也想收藏!”
爸爸笑着说:“当然可以。”
“可是,我应该收藏些什么呢?”珍妮像小大人一样叹了口气,“唉,我什么都不懂呀!”
爸爸说:“什么都可以啊,比如你喜欢画画,就可以收藏一些美术作品,比如小贴画啊,好看的图片等等。”
珍妮马上高兴地说:“那很容易,我会收集到好多好多画片的!”
没想到爸爸却浇了她一头冷水:“‘收’容易,但是‘藏’就难了,你不要说大话哦!”
珍妮赶忙说:“这有什么难的?不是放在一起就可以了吗?”
“可没那么简单,‘藏’就是要分门别类,得有条理性。你这个小马大哈,能有这个耐心吗?”爸爸故意使用了“激将法”。
果然,珍妮马上就说:“你只要教给我,我就能学会。”
爸爸看他的办法果真奏效,马上趁热打铁,开始教珍妮如何分类。
爸爸说:“那我就教你国际上最常用的藏书条理化分类办法——资料十进分类法。这个办法是将所有资料从粗到细分成类、纲、项、目4个层次,每一层次以0到9为记号分成10等份。这样所有的资料就可以分成10类、100纲、1000项、10000目。”
珍妮还是不太明白,她追问道:“什么是类、纲、项、目呢?”
爸爸告诉她,“类”代表知识体系,“纲”代表专门知识,“项”代表专业,“目”代表形式。比如可以把知识分成10类:一是哲学,二是历史,三是社会科学,四是自然科学……
在爸爸的指导下,珍妮将自己的图分门别类地整理了一番,这下看上去有条理多了。学会了这个办法,珍妮开始了自己的收藏生涯。
半年后,她不仅有了两本厚厚的条理清晰、井然有序的画册,而且还养成了分门别类的好习惯,做其他事情也变得更有条理了。
做事没有条理性,不懂计划是所有孩子的普遍缺点,如果父母不注意引导,孩子们就会养成不良习惯,并对以后的成长不利。德国父母深知这一点,他们一直认为对孩子来说做事的计划性十分重要,有计划才能有未来。
本着这一原则,德国父母总结出一系列培养孩子做事情有计划的方法:
第一条,让孩子学会有条理地做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力争有条有理,比如房间的摆设必须井井有条,用过的东西一定要放回原处,以免需要的时候找不到;晚上休息之前,必须整理好书包,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好这一切,孩子就能逐渐养成有条理的好习惯。
在这里,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想要让孩子做事情有条理,父母必须有条理和计划。比如将家中整理得井井有条,东西不乱放,看完的书放回原处,衣柜里的衣服分类摆放等,用细小的行为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做好榜样。
当然,作为家长你还要明白一点,孩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耐心和恒心,同时善于抓住教育契机进行适时引导。
第二条,引导孩子寻找良好榜样。不少孩子做事没有条理,父母提出来的时候孩子往往无法接受,或不知应该如何去做,此时需要父母给孩子寻找良好榜样,带动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假如孩子周围的同学、朋友有做事非常有条理的,可以鼓励孩子和他们一起学习和玩耍,在相处过程中学习别人按部就班的行为举止,进而学会有条理的良好习惯。比如当孩子看到好朋友用完一个东西放回原处,写完作业本整理好放回书包,那么他也会跟着去做。
第三条,教会孩子如何做计划。想让孩子做事有计划,可以教会孩子制订计划的方法,或者向孩子示范自己的计划。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孩子,并征求他的意见,让孩子帮助完善。
平时周末的早上,可以鼓励孩子安排一家人一天的活动内容,当然最初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一些示范,比如告诉他:“今天吃完早饭,我们去公园看花展,然后回来吃午饭,午饭后休息1个小时,1点去少年宫学画画,3点我带你去科技馆,回来后休息一下你开始写周记,你觉得这样安排如何?”这种示范几次之后,你就可以让他来安排和计划了。
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孩子理解计划的重要性,还能让他学会自己安排要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安排的合理,可以按照孩子的安排去做;如果安排得不够合理,或有欠缺,需要跟孩子讲清为什么。这种实践性的锻炼对于培养孩子做事要有计划的好习惯十分重要。
第四条,告诉孩子做好计划就必须执行。当孩子学会如何做计划之后,父母必须向孩子强调执行计划的重要性。有些孩子在指定计划的时候信心满满,但执行的时候却推三阻四,这让计划变成了一纸空文,没有任何实际效用。
想让计划有效,必须要让孩子按计划办事,不能半途而废,比如幼儿园孩子玩完玩具后必须自己收拾好,小学生看书、做作业时要认真细致,做完后才能去玩,中学生必须做事有责任心,把握好进度。
第五条,教会孩子按规律做事。这也是条理性的一种,旨在引导孩子周密计划,学会有条理、有理智地生活。只有凡事都遵循客观规律,不冲动蛮干,才算是真正学会了有条理、有计划的好习惯。
第六条,让孩子事前制定好计划。计划不是什么时候制订都可以,必须要事先定好。处事严谨的德国人教育子女时,十分注重引导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当孩子告诉父母想做一件什么事情时,父母首先不是回答“好”或“不好”,而是会问他:“你做好计划了吗?”
正因为如此,德国孩子做事一般比较严谨,往往在事前就会拿出周密的计划,作为中国父母,当孩子提出某项要求时,也不妨问问孩子:“你的计划呢?”当孩子逐步习惯了行动之前做计划,他就能养成先计划后办事的好习惯。你可以耐心地和他讨论计划,使其趋于可行,让孩子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浓情智语
德国父母将做事有条理、有计划作为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点内容,他们认为让孩子遵守规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有规则,规则即计划,只有制订了计划才能去按部就班地实施。
正因为如此,德国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会有意识地教孩子做事有条理,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进而拥有严谨的生活习惯。这一点,很值得中国父母学习和借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