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乡村建设遍布全国,极盛一时。但究竟有多少派别,学术界并没有真正的定论,但陶行知的晓庄生活教育、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梁漱溟的邹平村治这几大派别的思想被普遍认为是最为系统,很多地方的乡村建设活动依据他们的思想来进行。
陶行知强调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它是“立国之本”,“关系到三万万六千万人民之幸福”,他希望从乡村教育人手来寻找改造中国社会的出路,他意识到,中国乡村教育的根本改造,是教育界面临的“根本问题”,因此,他呼吁要“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①,社会各界要联合起来共同举办乡村教育。1927年春,陶行知在南京和平门外的晓庄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实践并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也是系统完备,影响深远,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乡村建设的目的是民族再造与固本安邦。二是乡村建设的内容与途径是四大教育,即“用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农民的知识力;用生计教育攻穷,培养农民的生产力;用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农民的强健力;用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农民的团结力”②。三是乡村建设有三个步骤,即:研究实验、训练人才以及表证推广。四是乡村建设队伍要“深人民间”、“博士下乡”③。
1931年,邹平设立了山东省乡村建设研究院,邹平实验是当时由政府主持、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乡村改造的代表,梁漱溟先后担任了研究部主任和院长之职。在梁漱溟看来,乡村教育的作用在于绵延与改造文化,推进社会和乡村建设,奠定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而,乡村教育的目的介于个人和社会的两端,对于个人而言,“教育应当着眼一个人的全生活而领着去走人生大路”④;对于社会而言,“教育旨在组织乡村、建设乡村、促进新农业之发展”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