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育孩子成才,先做学习型的好父母
家庭教育是爱的教育,父母要能够正确地爱孩子。爱并不难,难的是接收爱的一方,也就是孩子能否理解我们的爱,能否吸收爱的营养,变成他茁壮成长的动力。
世界上的工作千万种,养儿育女是最艰难、最重要、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这件工作不需要执照就可以上岗,一做就是几十年,需要把一个呱呱坠地几斤重的小粉团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独立自主的成人。任务之重、跨度之大、涉及内容之庞杂,实在需要我们全力以赴才行。社会上的工作大都需要先培训才能上岗,家长这份工作却需要直接进入实战,很多人始终摸着石头过河,结果是河过完了,遗憾却留在了河对岸。孩子没教育好对父母来说是遗憾,对孩子却是一生,而父母也会因为悔、恨、怨而烦恼终生。
孩子的品行是考核家长的一把尺子
记得一个教育家曾说:“不管你的事业曾经多么如日中天,都不要因此放弃对孩子的关注和影响。否则,当你年老时,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凄凉!”
社会上的工作年年要考核,不合格就要下岗;家长却无权下岗,因为无论孩子怎么样,你都要演完全场。孩子的品行就是考核家长的一把尺子:从孩子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就能看出家庭教育大概是什么样,察觉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状况。好孩子大都是成熟的父母培养出来的,而问题孩子的背后总是有问题的父母或亲子关系。所以,学习如何做一名好家长,绝对是我们这一生中最值得做的事情之一!
父母通过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借鉴别人优秀的实操经验,就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身体,贴近孩子的心灵,引导他们的一生。世间所有的爱以聚合为目的,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当孩子一天天长大、融入社会,开始独自面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时,若父母无需去担忧孩子的独立生存和生活能力;无需忧虑孩子禁不起社会的历练和职业的挫折;无需担心孩子不能妥善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无需担心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会有违社会的规范。这样的家庭教育基本上就算合格了,就是为社会输送了一名合格的社会人。而在此基础上,要把孩子培育成才、成功,对父母的要求就更高了,父母要学习的也就更多了。
家庭教育是铺设孩子人生底色的教育
几乎所有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会产生这些疑问:“对孩子的管教严一点好,还是宽一点好?在哪些方面严,在哪些方面宽?”“对孩子的教育,怎样才算是成功?”“爱孩子应当如何把握分寸?”“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最适合孩子成长?”
其实,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真正的中西教育智慧是相通的,这些问题都能通过学习找到答案。
每一个孩子长大成人都需要4种教育营养:第一是家庭教育,之后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良好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这就是说,家庭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主体地位。现在社会上的价值观多元却混乱,社会环境也很复杂,整体社会风气并不理想,很多父母都担心孩子因为难以分辨是非而误入歧途。但光有担心是不够的,要有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谁才能够帮助孩子抵御各种不良事物的侵袭?不是别人,正是父母自己。
在孩子18岁以前的人格形成关键期,父母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教育者。所以,家庭教育既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铺设孩子人生底色的教育。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本质在于“育人”。但是,众所周知,今天的学校普遍把重心放在了“教书”上,这样一来,“育人”的重任就自然而然落在父母肩上。
要培养孩子成才,家长的影响力与教师同等重要,父母必须认清自己的作用。培养一个独立、坚强、自信、合作、富有爱心的孩子的力量就在父母自己手中。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父母却有改变现状的能力和改变行为的自由,自由的力量即来自于学习。事实上,父母积极改变自身、积极乐观的态度,正是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法宝之一。
其实,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有人感叹: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算真正地成熟起来!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养育孩子使我们感到责任重大,而是通过教育孩子,使我们能够常常反省自己、反观自身,生命取向更高,生命体验更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看清了孩子的优劣,也看清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凡事一旦回归到自身,便是心智成长的开始。所以,学习如何做父母,既可以成就孩子,更能成就父母自己。
当然,这个社会上拒绝学习的父母是非常多的。他们身处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拥有为人父母的身份,面对天赐禀赋的孩子,却无视手中的珍宝,也不理会这个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最好机缘,辜负了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的头衔,把责任全推到学校教育上,或者一股脑儿埋怨孩子的不争气。他们可能根本不会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因为通过读书学习做父母的人,已经踏在了成熟父母的道路上;能够发现问题、自主寻找解决方案的父母,已经拥有了一个正确的态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