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学习变得很有趣,表面上非常不同的方面却有着类似的学习方式和规律。两个长得一个模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围棋黑白子展示出来可以数数,三角形点数和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点数居然有关系,这也为日后面积概念的引入埋下伏笔。
当小数字加法熟练了以后,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慢慢引入乘法。利用拼图方法可以由简单汉字造复杂的汉字,反过来,把一个复杂的汉字分解成简单的偏旁部首,偏旁部首的含义又从某种意义上揭示出复杂汉字的意思,如古人所言,“秀才识半边”。练习书法是一个将识字与美学融为一体的学习过程,同时可以接触到很多繁体字,会对“拼图造字术”有更强烈的感触,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中华文明特有的韵味。
这样的过程大致持续了三年到五年,这期间需要耐心,甚至极具耐心地等待、守候恰当的时机到来。因为孩子的兴趣是不断转换的,引导也应跟随孩子兴趣不断转换。将有意识的引导化作貌似无意识的自然行为,使孩子在兴趣高涨时“自然”地探究,始终让孩子在本性的驱使下学习,充分地让孩子自我感知导出结果的过程。这些做法皆是基于“结果是过程的结果”的认知。如果希望达到一个可控的好结果,就必须首先有一个好的过程。对达到良好结果的过程的总结、反思与回味,应该是持续达到良好结果必须有的良好习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由于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总是旷日持久的艰难历程,不能期待在短时间内达到,需要耐心,极具耐心地等待。因此孩子每取得一点点进步都值得高度夸奖,这是激发孩子持续主动学习的好方法。适当地夸赞和奖励是赏识教育的核心,同时还应对孩子的弱点,尤其是本性中的弱点,给予足够的宽容,用爱和理解去慢慢将之化解。
在孩子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障碍,此时需要家长给予高度关注,及时地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我们通常采取平等交谈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自由交流。回答幼小孩子的问题常常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即使问到我们所擅长的方面,要做到让孩子真正听懂,就必须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多用日常生活中孩子已掌握的行为方式打比方,也就是用熟悉的常识演绎新的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当问题涉及的知识超出孩子接受能力时,多数老师与家长惯常的做法基本上都是“你不懂,以后会学到的”,不但简单粗暴,而且可能会熄灭孩子主动求知的热情。此时此刻如能耐心地讲述问题涉及的知识难度和大致路线图,让孩子了解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努力学习,可能更好一些。比方说:孩子已知的知识是以A作为起点,需要爬两座山B和C,才能达到结果D,中间的两座大山需要练就很强的功夫才能攻克,孩子有没有信心战胜?当孩子信心满满时家长要给予足够的赞扬,同时心里要时刻惦记此问题,利用恰当的机会帮助孩子慢慢地靠近目标。即使这个过程很漫长,也要努力地去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