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体身份的变换与“取消”
随着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视野下的青年亚文化也开始经历新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网络等新媒体突破了传统的亚文化表达惯例,为青年亚文化的自由衷达和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使过去在统一的身份认同状态下处于边缘地位的个人和群体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话语权,为他们开辟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文化空间,成为他们表达新的身份/认同的方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媒介全球化“既可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社群和身份/认同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它们变得更具模糊性和流动性”。
网络媒体的匿名性使个人可以自由地拥有多重身份,人们可以在网上加入虚拟的社群,“玩弄”各种不同的身份,甚至窜改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性别,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因此变得更加复杂。
后现代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主体身份认同,用霍尔的话说,是“主体在不同时间获得不同身份统一门我不再是中心。相互包含矛盾的身份认同,力景义指向四面八方,因此身份认同总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可以用一个个账号在网上标识身份,但是“马甲”的泛滥义否定了账号的可靠性;可以填写用户名和信息注册成会员,但无须臀录的“观光”权利又使其身份无迹可寻。在土豆阿上,每一位发布视频的播客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宰间,从网页功能上,他可以设置包括个人简介、动态、参与小组、收藏视频、视频口志在内的一系列能代表其身份、状态的信良,并通过回复留召、小组邀请等方式与“关注者”联系。但事实上,很少有播客能做到这点,其空间信息的多寡、互动交流的程度,完争取决于他的兴趣和习惯。在制作的再编视频流传网络的同时,保持真实身份的扑朔迷离,其实已是一种常态:播客“胥渡”就这样写道“我们不过是彼此的一场艳遇,何必将那些过往铭记于心。”‘况且,允许匿名百动和身份扮演的互联网并个在意仟何身份是种恒定的表达还是种心血来潮的即兴表演,播客们的虚拟身份既可能是现实身份的一种映射,也可能毫无联系。即使一些明星播客也许已将视频创制作为一种定期展演的话动,其剪辑手法、叙事风格已被熟知,是虚拟世界里众人膜拜的“大虾”.但只要他不透露,旁人对其现实中的真实身份仍是无从知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