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深入了解,才能放手教育
要想好好地教育孩子,就要深入地了解孩子,做到放心教育尤其需要如此。那么,我们为人父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现实生活中,由于繁忙的工作,琐碎的事情,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不能认真体察孩子的心理,所以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判断孩子的内心和行为时也就不会很准确。同时孩子也不能默契领会爸妈所给予的暗示和判断,于是亲子之间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教育便不能很好地进行。
记得有一次,我不知怎么惹得儿子生气了。那时他五岁,他刚生气时我没有注意到,后来见他在桌子边不吭声,我过去一看,见他在嘟着嘴玩玩具,我问他干吗他也不理我,我哄他他也不开心。后来我逗他玩,他却委屈地撇嘴想哭,我笑着问他怎么回事,他抹眼泪说妈妈讨厌,我问妈妈怎么讨厌了,他伸开手,将手里的一个巧克力放到了我面前。
原来他剥了一个巧克力想让我吃,而我当时正在厨房收拾东西。他来到我面前跟我说妈妈咱们玩个游戏吧,我说妈妈正忙呢,没有空。他说妈妈咱们玩一会吧,我说你没看见妈妈正忙呢吗?一边玩去!他又说妈妈你猜我手里是什么?我当时可能正在想事情,就有点烦,对他说不猜,一边玩去。听了这话他觉得很委屈,本来是想让我吃个巧克力,结果却让我给训回去了,儿子怎么能不生气呢?
孩子虽然小,但有时他们的想法可能并不为大人所理解,而且孩子都很想爸妈能陪自己玩。所以常常不顾家长忙闲,不断地提各种问题和做各式动作进行干扰,但家长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不可能有时间一直陪孩子玩,所以有时就会烦。其实孩子这时候也许只是想引起爸妈的注意,或者需要对他表示尊重。如果我们平时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便能准确领会孩子的意图,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抱抱孩子,表示一下对他的爱,再说自己还有其他事,忙完就和他玩,这样孩子也会理解家长还是爱他的,只是现在很忙,就会停止对你的干扰。
了解孩子,也有利于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孩子犯了错误,用哪种方式教育更为合适也是不容易掌握的,正确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非常重要。但关键是我们要很了解孩子,才能给孩子指出他错在哪里,并使孩子心服口服,知道如何去改正。若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即使孩子改正了错误行为,也不会意识到他自己真的错了,而是认为你惩罚了他,他斗不过你,才不得不改正。
所以,唯有了解孩子,才能有效地与孩子沟通,才能拿出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放手让孩子健康成长。可以说,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做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爸妈。
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
要对孩子“不盯”也放心,就需要先去了解孩子,而要了解孩子,就要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所以我们必须适当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刚出生时,在心理上还不能完全认识到有一个外部世界,这时的他还是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中,类似于一种自闭状态,学术上称之为“原型自恋状态”。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两个月,这段时间,由于妈妈不断地对孩子进行爱抚、拥抱和哺乳,孩子开始从原型自恋状态中解脱出来,并转变为对他物产生依恋,感知自身之外的世界,感知自己的母亲,感知他物的存在。
在这一阶段,假如做妈妈的对孩子疏于照管,或经常让孩子处于口渴、饥饿、寒冷、潮湿等不安状态,或者没有亲自喂养孩子,甚至打骂孩子,那
么孩子就不能与她形成良好的依恋,并出现心理发展滞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自闭。如果孩子不能与爸妈(特别是妈妈)形成依恋关系,就有可能发展成为“边缘型人格”或“自恋型人格”。
所以,孩子出生后的头一年很关键,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活泼、热情、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就要对孩子进行拥抱、亲吻、爱抚等肢体抚慰,给孩子接纳、温暖和爱,让孩子与你形成信任、安定、亲密的依恋关系。这样,孩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才能较好地接受你的教育。相比较其他孩子,我觉得我的儿子还是比较听话的,我对他的教导他也能很好地接受。这得益于他一两岁时我对他的关爱,直到他一岁半我还给他哺乳,两岁之前基本天天和他在一起。虽然他比较“粘”我,但我和他也建立起了很好很亲密的关系,这也是他能听话,肯接受教导的情感和心理基础。
两岁之后,我开始注意教导他分清是非,有些事情可以做,我鼓励他做,不可以做的,我就告诉他不可做的原因和危害。他能很好地听我说教,有时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说明,我们的亲密关系保证了他能对事物进行正确的思考和表达,同时,我也开始留心他的心理需求,并引导他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一个家庭中,母子的依恋关系是家庭温馨和谐的基础之一,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一。在这种依恋关系上,孩子会产生对大人和家庭环境的一些心理需求。我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每个孩子在家庭中都有下列几种基本的心理需求。
1.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地位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其自主意识的建立,基本是在三岁以后,他在家庭中拥有一定地位的需要也就随之而来。这时孩子开始经常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希望对家里的事情做出自己的决策。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决策,如对自己的玩具如何安排,看电视要选自己喜欢的频道等等。这个时候,大人不要过多地阻止孩子,而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对的就执行,错的就讲道理,以此让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2.能够感受到大人的爱护和关怀
孩子能够感受到爸妈的爱护和关怀,才能相信爸妈,和爸妈没有隔阂。不过大人的关心和爱护不能过度,否则孩子将习以为常,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当孩子要自己做什么事情时,爸妈给予的应该是鼓励和支持;当孩子做的事情没有成功时,爸妈要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鼓励他下次努力;当孩子心情不好时,爸妈应该好好听一听孩子的心声。这样的话,孩子才能从内心感受到爸妈的爱护和关怀,知道自己需要爸妈的帮助,从而也就想接受爸妈的教育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