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主流媒体上的“中国英语”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94248
  • 作      者:
    范勇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笔者范勇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在几个方面的启示意义,包括:
  第一,《美国主流媒体上的中国英语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对“中国英语”与“世界英语”理论的启示:首先介绍了国际上有关“世界英语”研究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在英语本土化/英语变体研究中最为广泛引用的美国社会语言学家KaChru的“世界英语三大同轴圈”理论,然后,笔者借鉴我国学者有关“中国英语”的研究结论,论述了“中国英语”与“世界英语”的关系和在“世界英语”中的地位和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深入探讨了本书研究结果对于“中国英语”与“世界英语”理论研究的各种启示和意义。
  第二,本书研究结果对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流的启示:首先介绍了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流的特征和趋势,说明了在当前我国的对外交流中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然后根据本书的研究结果,重点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1)在中国对外交流中,“中国英语”的“异化”倾向的跨文化价值;2)“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本书研究结果对于外宣翻译的启示:主要论述了“中国英语”在外宣翻译中的作用,包括:在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汇时,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优先采用“中国英语”传播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本书的研究结果证实采用音译词、译借词这样异化色彩强烈的“中国英语”来表达有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事物,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激发异族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探索心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示民族语言的风格,无形中起到了推动汉语在全球的影响作用。
  第四,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启示: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包括: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的误解、编者对教材内容选取的缺陷、学生对本土文化了解的缺乏。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加强“中国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包括:在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背景下对英语教学目标的重新认识、对英语教材中本土化内容的充实、在英语教学中传授“中国英语”的理念和途径以及在高校英语测试中加入有关中国文化表达的内容(包括对“中国英语”词汇掌握程度的测试)等。
  在本书最后,附录了三篇讨论“中式英语”的文章,其中一篇为笔者撰写“从《纽约时报》网站上关于‘中式英语’的两篇专题文章及跟帖管窥英语国家人士如何看待‘中式英语’及相关思考”,另外两篇为报纸文章,标题分别为:“‘中式英语’受追捧,应学老外包容度”和“为‘中式英语’说两句公道话”。这三篇文章一反国内外语界对“中式英语”的全盘否定态度,以“另类”的眼光探讨了如何看待“中式英语”的问题,文中的观点虽然可以商榷,但文章的目的在于启发读者对“英语在中国本土化”这一话题作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展开
精彩书摘
  2.8“中国英语”研究的发展趋势,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英语”的研究已初具规模,成果较多。但由于理论仍处在发展阶段,研究基础不够深厚,所以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要取得新的突破,“中国英语”研究还面临许多挑战,可以大致归结为六个方面。
  第一,理论探索和构建
  一门学科要发展,必须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突破。“中国英语”变体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和整合,其性质、目标、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方法应该加以廓清。“中国英语”语言现象还是只是碎片式的存在,我们既要开展基于语言现象或语言表达层次的研究,也要注意探究现象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比如,“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与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确实存在“中国英语变体”,它是一个连续体,一头是中国人对英语的干扰变体,即“中式英语”,另一头是受汉语干预的“中国英语”,两者之和构成了同一事物的全貌。研究不同层次中的内涵,以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也是有科学意义的。
  第二,加强实证研究,建立“中国英语”语料库
  很多文章谈现象多,找规律少。实证研究是社会语言学范畴的基本方法,包括问卷、访谈、抽样、跟踪记录、快速隐匿观察、配对变语等实证研究方法和推理性统计方法分析语料。面对繁杂的“中国英语”语言现象,庞大的英语学习和使用群体,注意研究内容和不同方法之间的有机结合,加强课题设计的科学论证,适当引入计量分析手段,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探究“中国英语”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能够找出一些中国人使用英语的规律。比如,我们应该到各级各类毕业生中去做跟踪调查,弄清实际使用英语的人数的百分比,使用时间的百分比,以及他们是说得多,写得多,还是读得多。近来语料库的蓬勃发展为“中国英语”的深入系统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有的学者使用我国英语学习者大型语料库对语言习得规律特点进行论述分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国际学术界已经建立了各国英语变体的语料库,但没有包括英语使用者最多的中国(大陆)英语变体,这的确是件憾事。不过近年关于建设“中国英语”语料库的构想已被有关专家学者提出(黄凤枝,肖普勤,2006;孔庆坤,2007)。“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可以借鉴国际英语语料库。
  第三,跨学科整合式研究和应用
  “中国英语”研究应不再囿于传统的学科界限,而要广泛借鉴历史语言学、语用学、文体学、翻译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学科的观点和成果,结合自身的特点展开深入细致的综合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描述和解释“中国英语”的成因、演变的历史、所具有的语言特征。“中国英语”变体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应用,因为有应用价值的学术研究是最有意义的研究。面向应用的本体研究一方面能够拓宽理论研究的领域,细化研究对象;另一方面也具有方法论意义,可以整合多学科的方法,搭构跨学科的津梁。
  第四,“中国英语”的跨文化研究
  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传播、功能和地位和变异不尽相同,应分别进行研究和描述。也可以进行历时研究,即对英语在中国本土化历史的研究,对中国英语教学与研究史的挖掘,对近代中国语言的发展状况的记录,对更好地理解“中国英语”具有重要价值,为“中国英语”的发展提供宝贵历史借鉴。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有关“中国英语”研究状况综述
2.1  “中国英语”的定义
2.2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2.2.1  规范性不同
2.2.2  汉语言与汉文化的迁移作用不同
2.2.3  使用的范围不同
2.2.4  个体与整体的不同
2.3  “中国英语”与“英语变体”研究
2.4  “中国英语”语言特征的研究
2.4.1  “中国英语”语音层面的特征
2.4.2  “中国英语”句式层面的特征
2.4.3  “中国英语”语篇层面的特征
2.4.4  “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的特征
2.5  “中国英语”的主要功能
2.5.1  标记功能
2.5.2  促进功能
2.5.3  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2.6  目前“中国英语”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2.6.1  概念不统一,理论薄弱
2.6.2  研究方法上的缺陷
2.6.3  研究语料上的问题
2.7  其他相关研究
2.8  “中国英语”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3章  本书研究内容介绍
3.1  研究目的
3.2  本书研究语料与“中国英语”样本的搜集
3.2.1  《纽约时报》介绍
3.2.2  “中国英语”的界定
3.2.3  研究语料的搜集
3.2.4  “中国英语”样本的查找
3.3  对“中国英语”样本的多维度研究
3.3.1  “中国英语”样本的数量统计和语言层次分布分析
3.3.2  “中国英语”样本的构成形态分析
3.3.3  “中国英语”样本的总体文化取向的分析
3.3.4  “中国英语”样本的文化范畴分析
3.3.5  “中国英语”样本的历时研究
3.3.6  “中国英语”样本的意识形态偏见研究
3.3.7  “中国英语”样本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3.4  对本书研究结果的进一步思考
3.4.1对  “中国英语”研究和“世界英语”理论的启示
3.4.2  对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3.4.3  对于外宣翻译工作的启示
3.4.4  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第4章  对“中国英语”样本的样态分析
4.1  “中国英语”样本的数量及语言层次分析
4.2  “中国英语”样本构成形态的定性分析
4.2.1  音译词
4.2.2  音译+类词
4.2.3  音译+释义
4.2.4  译借词
4.2.5  译借+释义
4.2.6  意译词
4.2.7  一词多译
4.3  “中国英语”样本构成形态的定量分析
4.3.1  “中国英语”样本总数及出现概率
4.3.2  “中国英语”样本的语言层次
4.3.3  各种构成形态的“中国英语”样本的分布比例
弟5章  “中国英语”样本的总体文化取向分析
5.1两种“文化取向”——“异化”和“归化”的定义
5.2  “中国英语”样本的总体文化取向的定量分析
5.3  “中国英语”“异化”取向的成因分析
第6章  “中国英语”样本的文化范畴分析
6.1  本研究中对“文化”和“文化范畴”的定义
6.2  “中国英语”样本的文化范畴分类方法
6.3  “中国英语”样本所属文化范畴的定性分析
6.3.1  政治类“中国英语”
6.3.2  经济类“中国英语”
6.3.3  社会类“中国英语”
6.3.4  历史类“中国英语”
6.3.5  地理类“中国英语”
6.3.6  宗教类“中国英语”
6.3.7  民俗类“中国英语”
6.3.8  文体艺术类“中国英语”
6.3.9  语言类“中国英语”
6.3.1O  传统思想类“中国英语”
6.3.11  物产类“中国英语”
6.4  各类文化范畴的“中国英语”样本的定量分析
6.4.1  各类范畴的“中国英语”样本的分布比例分析
6.4.2  每种文化范畴“中国英语”构成形态的定量分析
第7章  “中国英语”样本的历时分析
7.1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语料数量的历时分析
7.2  “中国英语”样本数量的历时分析
7.3  各类形态“中国英语”分布比例的历时分析
7.4  各种文化范畴的“中国英语”样本的历时分析
第8章  “中国英语”中的意识形态偏见研究
8.1  翻译与意识形态概述
8.2  “中国英语”中意识形态偏见的表现
8.2.1  故意添加意识形态符号
8.2.2  “音译+释义”和“译借+释义”中的有意识改写
8.2.3  “译借词”中的译词选择
8.2.4  “意译词”中的意识形态视角
8.3  《纽约时报》上的“中国英语”的意识形态偏见对我们的启示
第9章  “中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9.1  “汉语借词”的概念
9.2  “中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数量、比例、收录隋况分析
9.3  “汉语借词”的构成形态分析
9.4  “汉语借词”的文化范畴分析
9.5  “汉语借词”的借入时间研究
第10章  本书研究结果的启示意义
10.1  本书研究结果对“中国英语”与“世界英语”理论的启示
10.1.1  “世界英语”理论介绍
10.1.2  “中国英语”与“世界英语”
10.2  本书研究结果对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10.2.1  全球化与跨文化交流
10.2.2  “中国英语”“异化”倾向的跨文化价值
10.3  本书研究结果对外宣翻译的启示
10.4  本书研究结果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10.4.1  当前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现状
10.4.2  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加强“中国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从《纽约时报》网站上关于“中式英语”的两篇专题文章及跟帖管窥英语
附录二  “中式英语”受追捧应学老外包容度
附录三  为“中式英语”说两句公道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