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批判与倾听:电视节目低俗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096951
  • 作      者:
    郑欣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郑欣,男,1973年生,江苏扬州人。2003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留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传播与社会管理、传播社会学、乡村传播。曾出版学术著作《平民偶像崇拜:电视选秀节目的传播社会学研究》、《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华北农村村民上访研究》等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时下电视媒体低俗化现象屡禁不止,引发广泛关注,曾经持续掀起一股批判热潮。《新闻传播学新锐丛书·批判与倾听:电视节目低俗化研究》尝试从传播社会学及文化研究的视角探讨电视节目低俗化的诸多争议,重审“低俗”之义、之过、之治,并重新发掘电视传播场域中青少年受众的主体性。研究发现,电视节目低俗化是信息全球化、传媒市场化、文化后现代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歧途及大众娱乐过度解放的误区。通过《新闻传播学新锐丛书·批判与倾听:电视节目低俗化研究》的实证调查发现,青少年与低俗化的互动模式已经面临收视语境及解读语境变迁影响的问题。如今,多元开放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面对“低俗化”表现出其特有的亚文化取向的解构力与免疫力。电视节目低俗化的传统界定标准与媒介批判立场面临新时期青少年亚文化解读的考量与挑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娱乐化、平民化与电视节目低俗化
  “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①。波兹曼以“娱乐至死”四个字一针见血地勾勒出现代传播的精髓。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赖特在拉斯韦尔“三功能说”的基础上,提出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娱乐,尤其在电视媒体中,娱乐性内容占其传播的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娱乐化无疑正曰渐成为后现代语境下大众文化与媒介文化最重要的一大表征。作为大众媒介生产给大众消费的声像文本,电视与生俱来的娱乐化功能前所未有地凸显,演化成民间狂欢在现代媒介时代的电子版本。传统意义上文化所产生的孤独的、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愉悦换算为电子屏幕上共享的、可复制的、大众狂欢的快乐。电视节目娱乐化渐成全球性趋势。
  在一个习惯于“文以载道”的国家,中国电视文化的娱乐功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遭到排斥。因此在全球化和经济、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中,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积蓄的能量一旦释放,压抑已久的娱乐诉求即以迅捷的态势爆发,大众娱乐集中式、爆炸式的解放使电视文化一时难以避免地陷入“低俗化”的歧途。这场娱乐化的泛滥引起的低俗化浪潮中,处于风口浪尖的娱乐节目、新闻节目和民生类节目表现尤为典型。
  凯尔纳认为,媒介文化的文本既不仅仅是某种主导的意识形态的工具,也非纯粹而又天真的娱乐。相反,它是一种复杂的人工制品,具现了社会和政治的话语,而需借助理解与批判的方法清晰地揭示这些话语与那些它们得以在其中产生、流布和接受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和政治环境之间的內部关联。②大众传媒的文化批判所引起的道德恐慌及其敏感反应,往往容易被社会的控制文化所利用,导向对陈规的确认和主流价值观的重申。电视节目娱乐化、低俗化,乃至媒介文化的失序状态有其深刻的历史、现实原因,必须置于整体社会语境中以动态的眼光辩证地认知。
  ……
展开
目录
导论 电视节目“低俗化”与“污名化”:一种文化研究的视角
一、“俗”为何——后现代语境下的雅俗之辩
二、何为“低俗”——电视节目低俗化的界定与争议
三、低俗“何过”——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影响与危害
四、如何“免俗”——电视节目低俗化的管制经验与抵抗空间

上篇 “聚焦内容”:电视节目低俗化的类型分析与传统批判
第1章 娱乐化、平民化与电视节目低俗化
一、娱乐节目低俗化:国家、市场与社会力量的博弈
二、新闻节目低俗化:娱乐化背后的收视率陷阱
三、民生类节目低俗化:“越位”与“反越位”
第2章 商业化与电视节目低俗化
一、电视剧低俗化: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考察
二、购物节目低俗化:“禁播”背后的利益链分析
第3章 全球化与电视节目低俗化
一、真人秀节目低俗化:中国语境下的“文化不适应”
二、动画片低俗化:从“治水之道”看境外动画的禁播

中篇 “倾听受众”:基于青少年主体的电视节目低俗化实证研究
第4章 “免疫力”与“解构力”:青少年与语境变迁下的低俗化
一、“客观屏蔽”:青少年电视收视习惯的重新审视
二、收视语境的变化:不再传统地“看电视”
三、青少年的低俗判断与实际接触:以娱乐节目为例
四、解读语境的再解读:低俗元素的祛魅与解构
第5章 抵抗与收编:电视节目低俗化的青少年亚文化解读
一、“元素表法”:青少年眼中的电视节目低俗化
二、“去高度”、“去深度”、“去幻象”:青少年媒介接触亚文化
三、电视节目低俗化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与收编
四、对抗解读与自我把关:一种去成人化的分析视角
第6章 被“规训”与被“保护”:青少年眼中的电视节目管制
一、他者“保护”:青少年的理性思考与选择接受
二、过分“保护”:管制内容的过度与管制方式的不协调
三、缺乏“保护”:国内政策的空白以及青少年管制需求

下篇 “追问本质”:电视节目低俗化的理性分析与对策探讨
第7章 遥控器的背后:变迁中的电视受众心理及其历史考察
一、走向市场化:变迁中的受众观念及其时代背景
二、电视接受心理的社会属性分析
三、多元浪潮下的电视接受心理变革
第8章 寻找看不见的手:一种收视“钓鱼”的分析视角
一、收视率的现代应用及其争议
二、媒介经济时代下的收视“钓鱼”现象
三、收视率:“钓鱼合法化”的道德之争
第9章 再谈收视率:从量化分析走向质的研究的节目评估
一、收视率:量化的电视节目评价指标体系
二、阿拉伯数字崇拜:对收视率热的冷思考
三、欣赏指数:以节目品质为导向的满意度考察
四、“质”“量”之辩:收视率与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第10章 “他山之石”:电视节目低俗化的中外比较与借鉴
一、管制措施的对比——中国式管制的客观限制
二、管制理念的对比——中国式管制的困惑与争议
三、照搬抑或参照——中美两国反电视节目低俗化措施比较
四、国外优秀经验借鉴——中国式管制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语 超越电视:从媒介进化再看新媒体低俗化
一、不只是电视:愈演愈烈的新媒体低俗之风
二、媒介技术发展——解释低俗化的可行视角
三、媒介技术对于低俗化成因普遍观点的质疑与解读
四、“媒介技术论?”:新媒介环境下低俗化的成因及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