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师知识缺乏。从知识的功用出发,将教师的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特定的学科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保证条件之一。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对教学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对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等。条件性知识是教师的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面对实际教学情景时所体现出来的知识,这种知识更多地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经验。拥有丰富实践性知识的优秀教师,对教学情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更透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也更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恰当性。从问题答案书本化,说明教师对本体性知识灵活驾驭的能力很差。从“迫答”现象,可以看出被观察教师的条件性知识缺乏,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设计问题,导致课堂上出现异口同声的错误回答;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置问题,造成问题超越所给情景和学生所掌握信息;遇到学生的回答与自己事先预定好的答案不一致时,不能机智的调整问题与问法。教师这种对意料之外场面的应答方式,反映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缺乏。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知识缺乏从而导致上课的生硬,不能因势利导。教师知识的缺乏,造成学生创新思维的封闭,同时严重阻碍着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
(3)教师思维品质差。思维品质的成分及其表现形式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活动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独创性是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敏捷性是思维活动的速度。从“满堂问”,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深刻性不够;“迫答”现象说明教师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较差;“问题答案书本化”反映出教师思维批判性、独创性较差。
综上所述,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缺乏与思维品质差是造成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的榜样与动力,只有教师的工作有创造性,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教师缺乏创造性是必将造成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发展缓慢。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知识的化身,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导航者、求学路上的引路人,是引导学生浓缩知识精华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学习用教育理论与知识武装自己,开放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变知识的传授者为研究创新的指导者,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问,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才能得到保护、培养与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