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个体在有意识的生命开始时,就必须在自己身上建立语言,但不是自己任意为之,而是通过参与语言共同体的语言,由此这种语言成为他的母语。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有意识的瞬间都是通过母语手段的一种形式投入参与的,但对母语的使用以掌握母语为前提。不仅要学会正确的发音,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使用,而这又意味着了解和掌握词的内容。这种对内容的掌握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通过我们的经验和思考突然领会的,而是要从母语中获取的。魏斯格贝尔指出:“语言习得的真正核心是:我们在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在自己身上复制了一个在母语中积淀下来了的思维一概念的世界图景”(Weisgerber.1951:131)。强制习得母语的首要意义在于母语塑造个人,使之成为一个在语言共同体中有活动能力的部分。一旦习得母语,个人就不再能脱离母语,他总是作为一个语言上的被塑造者进行着思考、言说和行事的。这也就是所谓的随着母语习得,不是我们使母语为我们服务,而是母语控制我们的程度越来越高。这种控制作用如此自然,以至于人们根本没意识到,因此也就没有要摆脱这种力量控制的理由。
当然,人们不应该因为母语有这种控制力而感到绝望,认为自己从一开始就已陷入母语对自己所设置的无形的枷锁中,而是更应该感谢母语,是它的力量将我们个人引向语言共同体已形成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成为语言共同体中有行为能力的部分,并由此向我们开启了各种可能性。在每种语言中都有一个与民族性相连的思维世界,一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建立在它的语言上,把它的精神创造出的可理解的、持续的结果保留在它的语言中。年轻人不用从头开始,因为他在最年幼的时期就完全无意识地成长在这个事先已形成的精神世界中,他的语言共同体就已经把他提升到一种在思想上征服世界、控制生活的高度,而这一切他作为个人在短暂的生命中单凭一己之力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后人总是只有站在前人的成就上才能看得更远,做得更好。
母语在人类生活中的第二个成就是在语言共同体成就方面。每个个体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感受到母语的力量,但从根本上说,塑造个人不是母语力量的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以这种方式使个人被预先构造为有能力合作参与创造语言共同体的成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