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实施语文学习指导,优化语文学习指导的质量和成效,需要指导者真正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认真总结和借鉴前人学习语文的宝贵经验,研究和改善语文学习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一、转变语文教学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造成诸多弊端,如,学生学习被动,习惯于接受而不愿探究,满足于记背和完成作业而不重视知识活用和能力形成,局限于课内、课本学习而不重视课外阅读、练笔和生活中的语文运用,过于追求考试分数而不重视学习方法掌握、良好习惯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要匡正这些弊端,需要师生双方转变教与学的观念。作为语文学习指导者,确立以下三种观念尤为重要。
第一,要确立“教服务于学”的观念。立足于指导学生学,“不代人嚼饭,不代人走路”,千方百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二,要确立“大语文教育”的观念。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把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有意识地利用校园、家庭和社会的语文环境,留意在生活、交际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师也要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练笔、综合性学习纳入指导范畴,给予检查、督导和评价。
第三,要确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学习结果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指导者更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作业和改错,对他们学习语文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方法和习惯,要注意观察、了解、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认识语文学习特点
首先,需要认识汉语文的特点。
汉语,以及记录汉语的汉字,与西方语言文字相比,多有不同之处。认识它们,对于汉语文学习民族性的体现,对于学习指导的优化,都很有必要。
从语音方面看,汉语普通话音系简明,音节总数少,造成同音字、同音词多;音节有声调之别,念起来抑扬顿挫;音节里元音占优势,乐音成分大;有大量双声、叠韵、叠音词,双音节和四字格节奏倾向鲜明,易于形成整齐与变化相统一的韵律节奏,便于朗读记诵,对言语表达中的选词组句有一定限制和要求,使声音、节奏成为诗文写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从词汇方面看,单音节语素占绝对优势,绝大多数音节都有相对的意义和功能;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四音节成语多,三音节惯用语呈增长趋势,超过四音节的词往往被缩略成双音词;词根丰富,构词能力强,构词方式灵活,同化外来词、创造新词语十分方便;词缀很少,构词能力也较弱。量词丰富,语气词和拟声词多。
从语法方面看,汉语缺少形态变化,不靠词形变化表示语法意义和语法关系,组合短语或句子主要靠语序,重意合,虚词在其次;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存在简单对应关系,词类确定较困难,兼类词多,词性活用多;书面上不实行分词连写,词的界限不外显。这些特点带来的好处是规则简单易学,但抗干扰、避歧义的功能较差,阅读理解更重整体感知,言语表达更重语境作用,语感显得更加重要。
汉字与汉语的特点相适应,每个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极少例外),凭借三四千常用字的语素义就易于识别数万个合成词的意思;字形与字义有直接联系,便于见字知义,语义提取快而语音激活稍缓;方块状图形内,笔画纵横分布,信息密度大而占用空间小,形体区别性强,利于快速阅读,但字形结构较复杂,运笔方向多变化,造成书写难度稍大。
以上特点,对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知识的学习,有这样或那样的制约和影响。顺应和利用这些特点,扬其长而补其短,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还要认识语文学习的特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