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身体协调性的锻炼。首先是锻炼孩子的抓握能力。史生荣先生说,孩子出生不久就有了抓握能力,他的女儿从医院回家后的第三天给她洗澡,将她放入澡盆的一刹那,女儿猛然受到了惊吓,浑身一哆嗦,双手本能地紧紧抓住了盆沿,而且抓得很紧,就像落水的人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家长急忙检查水温,水温没有问题,但孩子就是有一种恐惧心理,而且显得特别地怕。以后一段时间,每次给她洗澡,她都有这种恐惧心理。家长怀疑是医院护士给刚出生的孩子洗澡时造成的,因为那家医院的所谓澡盆就是在水泥台子上镶嵌了一个洗脸池,家长从窗外亲眼看到护士挨个抱孩子洗澡时,把孩子放入池中洗几下,然后就捞出来直接放在水泥台子上,然后才慢慢擦干净,之后再包裹。那时虽然天不冷,但水泥台子也是冰冷的。因此孩子很长一段时间都很怕水,一放入水中便紧紧地抓住盆沿,眼睛也闭得紧紧的。这也可以说明,孩予很早就有了抓握的能力,这时就应该适当地让孩子抓握一些东西,训练手指的活动能力和大脑的协调能力。
其次,要训练孩子的伸手蹬腿能力。孩子从小就会蹬腿和动手,这是人类最本能和最自然的动作,就像小羊一生下来就挣扎着要迅速站起来一样,但仅靠自己伸手蹬腿玩是不够的,父母还要多诱导孩子多蹬腿伸手,而且仅有这些也不够,父母必须再做一些辅助工作和训练工作。最初的办法应该是让孩子有不同的睡姿,也可以让孩子靠在被子上。再稍后就应该让孩子趴在床上,训练孩子抬头和动身子的能力,再往后,就应该经常让孩子趴在母亲的身上,和母亲一起玩耍。总之,训练孩子的身体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来完成。有的父母怕扭伤孩子的身体,不敢主动去训练孩子。科学研究证实,孩子特别是婴儿,他们的骨骼是柔软的,如果不借助较强的外力,单凭孩子自己的体重力量,一般是不会形成骨折的,也不会扭伤。史生荣先生讲,他的女儿出生时就重,身长也长,两个月左右,孩子就可以趴在她妈妈的身上站立了。当然,那样的站立还不是完全的站立,因为她妈妈侧身躺在床上,女儿的整个身体重量是趴在妈妈身上的,女儿自己的腿承受的重量很少,只是看起来她腿蹬得很直,像是已经能站立罢了。可即使是这样的动作,也让按传统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的那些母亲吃惊。那天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看到孩子趴站在妈妈的身上,便搭讪着逗孩子,当得知只有两个月时,这位生过七个孩子的母亲怎么也不能相信,说娃娃都是三翻六坐九爬爬,意思是说三个月才会翻,六个月才会坐,九个月才会爬,一岁多才能站。最后那位妇女说,她生了那么多的娃,两个月连头都撑不住,两个月能站立,不仅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也许就是训练和不训练的差别吧。到一百天时,孩子已经能侈短暂地坐稳照相了,家里那张女儿一百天的照片,就是让她自己坐在那里,然后快速拍摄的。从照片看,她已经坐得很直,头也抬得很直。只是刚摁完快门,女儿就向前跌倒了。
史生荣先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挣扎锻炼。他说:记得我女儿两个多月时,一次让她趴下时不小心把手压在了肚子下面,这时我们没给她取出来,而是让她自己取。女儿当然不会自己马上把手取出来,但她爬一阵,便慢慢左右摇摆身子,然后把手取了出来。为了考验她的智力,我们再次把手给她压到肚子下面,这次她立即就左右摇摆,很快就把手取了出来。当然,要注意的是,“挣扎锻炼”虽然是在锻炼孩子的体力和智力,但如果孩子厌烦和不快乐甚至哭泣,那就立即停止。也就是说,对孩子身体的训练和对他们进行认知事物训练一样,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强化训练的方法更不可取,婴儿虽然不易骨折,但很容易疲劳。记得第一次给女儿喂奶时,因她妈妈的奶水还不多,孩子吮吸得很卖力,一会儿工夫,就累出了一头大汗,可见人们常说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是有根据的。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不少父母怕孩子摔着碰着,轻易不敢让孩子自己运动,特别是当孩子摔倒时,父母总是心疼得立即去扶起来,更别提什么“挣扎锻炼”了。史生荣先生讲,经历过“挣扎锻炼”的孩子,明显要强一些。他说:我这里讲一件真实的事情。去年春天,妻子的侄女带孩子来我这里玩,那时孩子已经一岁三个月,跑起来都很稳当了。当把孩子带到我们学校的高尔夫球练习场时,那么大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下让孩子兴奋不已,孩子在草坪上跑几步后跌倒了,就趴在那里等父母去扶。我立即阻止孩子的母亲去扶孩子,我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但孩子不知道怎么起来,像做俯卧撑那样将胳膊和腿撑了起来,但却不知道收腿,更不知道先跪起来,孩子就那么撑着。我帮孩子把他的腿收回来,但他不知道应该身体后仰跪起来。再教,孩子干脆趴在那里哭了。我当时的想法是继续教他,但他的母亲却不干了,心疼地抱起了自己的孩子。一岁多的孩子跌倒了不会自己起来,我们不能不说是缺乏运动锻炼的原因,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因早期运动缺失而导致运动能力较差。史生荣先生最后说,城里生长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运动能力差,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有一次他外甥去乡下亲戚家玩,乡下亲戚家门口有一个土堆,大概一米多高,四岁多的小外甥战战兢兢不敢上去,而农村亲戚家一个不足三岁的孩子不仅从土堆上跑上跑下如履平地,而且还敢从上面直接跳下来。相比之下,城里生长的孩子运动能力就显得很差,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父母从小就很少让孩子运动,导致孩子运动能力退化,而且这种退化还在加尉,因为生长在钢筋水泥空间里的孩子,本来就缺少运动,再加上网络和治安方面的问题,就更少参加户外运动了。缺少运动,也就缺少了某些智力,这当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
展开
——摘自知心姐姐-教育家卢勤为“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丛书”作的序
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是“亲情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一种十分残酷的淘汰教育形态,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好的方法是不可能在这种竞争中胜出的,所以“早知道”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对本书作者的专访
学前父母投入一分,人学后父母就幸福十分:学前孩子多学一分,上学后他就会收获十分。
——本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