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到2004年是福建华南女子学院的恢复办学期。在这一阶段,学院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以及商务、文秘的能力,提出“英语专业在于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实用英语,毕业生在口语与书写上都能有效地进行交流。在第三年级将学习中英文翻译”。为此,华南女子学院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资源,聘请资深外籍专家,博采世界各地英语口语教学众长,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宝贵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英语口语教学。英语翻译教学则完全依托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热情相助,曾聘请数位教授担任翻译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工作,其中包括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译协理事、福建省译协副会长、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副会长林本椿教授承担英语翻译课的教学工作,为后来华南女子学院翻译课程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1995年9月至2002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美国爱慕理大学美国学博士、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理事、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世界外语导学中心顾问、《国外文摘》编委、《汉英搭配大词典》副主编廖彩胜教授担任华南女子学院英语翻译课程的授课教师,进一步推进了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由于这期间的翻译教学无论师资队伍还是教材,都源自本科院校,因此它更多地体现了本科院校翻译教学的特点,即学术性、文学性。虽然高职教育所倡导的实用特色尚未凸显,但近20年的办学历程为即将来临的翻译教学变革铺设了基础,其表现如下:其一,拓展教学空间,不拘一格训练英语口语,为英语口译教学打好语言基础;其二,丰富教学积累,购买了上千册的英语原版读物、原版报刊、几十部原版电影等,为英语笔泽教学提供了资源;其三,创设跨文化交流平台,为学生亲历跨文化体验提供机会。
2005年到2006年是福建华南女子学院翻译教学的转型期。在此期间,华南女子学院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特点,进行了翻译教学改革。一方面,学院转变培养目标,在2005年提出要为福建对外经济发展培养英语口笔译人才,第一次把英语翻译纳入职业培养口径。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就此转变。从2005年开始,华南女子学院的翻译教学分为口译、笔译两部分。口译教学分为日常口译、商务口译、涉外口译等;笔译教学亦着重突出实用特点。此番翻译教改,第一次体现了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不再沿袭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于是,华南女子学院翻译教学团队自编的高职翻译教材问世了。2006年,由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岳峰教授带领华南女子学院英语专业教师编写的<英汉互译举要》一书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使得翻译教学更具实用性、职业性。在林本椿教授的带领下,华南女子学院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团队逐步成长。有的教师考取福建省英语翻译资格证书,有的教师担任福建省翻译协会特邀外事翻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