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建国后不久,就将满语文确定为清朝的“国语”,并加以特别保护与使用。满文是1599年2月努尔哈赤在命人参酌蒙古文字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的一种从左至右、从上而下竖直书写的一种拼音文字。清朝的“国语”又叫清语、清文,这里泛指与国语相关的满族语言文字,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统一理解解释为满族的语言文字保护问题。国语使用历史过程的跌宕起伏,往往与清朝统治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更好地维护民族统治、整肃吏治和培养满族人才,进而实现清朝治理下国家的长治久安,清入关后加大了通过制度手段维护国语地位的建设,这也一直是清朝统治者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从努尔哈赤创立满文,皇太极适时改革老满文,到清军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建立王朝统治,清朝的国语实际上指的就是满语文的规范使用和制度保护问题,统治者对国家根本的一再强调也彰显了国语保护问题的重要性。虽然到了清末,1902年由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伦提出确定汉语为国语的动议,但这并不是中国国语问题之始,更不能将此误读为清朝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国语”问题,因为从现在我们所掌握的清朝历史文献资料中,当时的皇帝早已开始使用“国语”这一概念,其具体要保护的实质内涵是清楚明确的,只不过其实际内涵所指与我们今年的理解存在着一些差异。
清朝的“国语”明确之后,我们还需要对在本书论述过程中容易混淆的几个相关概念做些说明,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混淆乃至误解。与国语概念相关,《辞源》中对“国字”进行了这样的解释:“封建王朝统治者将本族文字定为国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