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语文:言语生命的赋形:贵州石门坎“波拉德”课程人类文化学探究:Guizhou Stone Gateway Pollard curriculum in human culture research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33493
  • 作      者:
    苑青松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苑青松,教育学博士,周口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培训部副主任。出版专著《小学语文板书教学艺术》《中师语文板书教学艺术》《柏格理教育思想百年回眸》等,发表论文40余篇,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先后获省级、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地域文化传承书系 语文:言语生命的赋形 贵州石门坎“波拉德”课程人类学文化探究》通过对20世纪初发生在贵州石门坎的一场文化复兴运动的追踪,旨在从生命本质层面上探求语文的特质,进而找到由语文到语文科的脱胎规律,最后形成对语文科特质的相关理论构建。《地域文化传承书系 语文:言语生命的赋形 贵州石门坎“波拉德”课程人类学文化探究》重视对“关系”的认识,以本于田野为原则,以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内容上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研究对象的相关背景,阐明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叙事研究方法的选定以及研究限制等内容。第二章场域理论框架。该部分主要对理论基础作出说明,为丰富复杂的石门坎社会生活定序,以便于各类问题的归类。第三章石门坎的故事。对发生在20世纪初的石门坎故事进行梳理检视,以找到研究的真问题,它在整个研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第四章故事背后的“故事”。这是问题发现和呈现部分,它有着结论的性质。第五章叙事、时间和历史。对母语的特质进行深度分析,以证实上述结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展开
精彩书摘
  《地域文化传承书系 语文:言语生命的赋形 贵州石门坎“波拉德”课程人类学文化探究》:
  正因为布迪厄把主客观定义为建构和被建构的关系,所以他总是把关于主客观的概念作为“概念束”一起来阐释,这样也才能解释清楚单个的概念。场域表现为“位置关系”及“位置关系的争夺”,借用经济学的术语,基于对“利益”的争夺,场域对行动者要强征一笔“入场费”,即行动者的资本。要投入一定的资本(禀赋),行动者所处位置不同,所拥有的资本也不同,资本有哪些类别呢?“资本表现为三种基本的类型,这就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资本还可叫作信息资本,它本身存在三种形式:身体化的、客观化的和制度化的。社会资本,则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群体,凭借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化的相互交往、彼此熟识的关系网,从而积累起来的资源总和,不管这种资源是实际存在的还是虚有其表的。”布迪厄以分类的形式对资本进行了解释,因为他认为:“要对社会中各种纷繁多样的结构和动力作出解释,不承认资本可以采取不同形式是不行的。”
  拥有一定资本的行动者,采用这样那样的策略,或颠覆、或超越、或退却、或维持自己在场域中的地位,布迪厄认为存在着一种“机制”,它使行动者与场域得以内在逻辑一致性地统整。这一“机制”就是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的第三个核心概念——惯习。“惯习,就是知觉、评价和行动的分类图式构成的系统,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可以置换,它来自于社会制度,又寄居在身体之中(或者说生物性的个体里)。”惯习旨在表明“实践感”的立场,以求达到对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超越,因为客观主义把行动看成没有行动者的机械反应,主观主义把行动看成是某种自觉的刻意盘算,自由地谋划自己的目标,以求效用最大化。而惯习是一种明确地建构和理解具有其特定“逻辑”的实践活动的方法,行动者这种建构和理解的原则来源于社会建构的性情倾向系统,而这种性情倾向系统又来源于实践之中,又不断地发挥着各种实践作用,不断地为结构所形塑,又不断地处在结构生成过程之中。
  场域、惯习、资本是实践特定逻辑统摄之下、内在一致性的关系结构模型,场域和惯习是相互形塑、建构下的客观主观化和主观客观化的统一,其实质表现为历史的两种存在状态,作为场域而言,历史存在于“物”中;作为惯习而言,历史存在于“人”中。
  鉴于理解上的准确,我们可以把对概念的赘述化约为几点:
  一是实践的实践观。场域理论把实践作为实践来看待,客观世界具有了主观的性质,它是实践的对象,又是实践的结果。作为客观世界代表物的“场域”表征为实践,那么惯习就是来自于客观并塑造着它而获得的实践感。
  二是历史决定性。场域和惯习都是历史的存在形式,正是因为充满着“过去”的气息,所以它们在内在结构上体现出对应关系,是相互建构的结果,而不是像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那样存在着结构上的分裂。
  三是关系的集合。场域是行动者位置关系的产物,即再生产中各要素遵循内在特定逻辑互动的关系模型,而作为性情倾向的惯习正是这种客观的特定逻辑关系塑造的结果,并不断创造性地改变着这种结构模型。
  四是无限的生成性。特定场域中的位置空间表现出稳定性,但位置关系处于时刻的变化中,拥有惯习的个体,在一定性情倾向下也表现出不稳定性,场域与惯习一旦得到契合,就会体现出无限的生成性。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研究问题
第四节研究综述
第五节研究设计
第六节研究限制

第一章 一种自然的选择:场域理论
第一节 路与门
第二节 石门坎里的场
第三节何为场
第四节石门坎存不存在“场”
第五节如何人场

第二章 石门坎的故事
第一节 石门坎故事描述:空间场域
第二节 石门坎故事描述:信仰场域
第三节石门坎故事描述:文化(文字)场域

第三章 故事背后的“故事”
第一节 语文身份的历史回眸
第二节 “言语生命赋形”说的提出

第四章 叙事、时间和历史
第一节 叙事本质的概说
第二节 实践时间观的提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