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放性教学体制:筑波大学的主要特征是打破传统大学的封闭性,成为“开放性大学”。这不仅要消除迄今大学的学部和讲座制固有的封闭性的弊端,而且还积极地适应和满足因时代变化不断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筑波大学建校40年以来,其开放性特征表现为:①打破封闭性。废除过去的学部讲座制,对教师人事制度和学校预算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革。②积极开展教学和研究活动。设置全校共同利用的各种中心,完善研究组织和校内研究体制。③教学和研究活动向社会开放。作为国立大学应有的使命,以向社会公开或可以自由参加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形式来适应社会对大学的期待,在这些方面富有成效。④教学和研究设施向校内外开放。为满足社会对教学和研究的各种需求,向社会开放教学和研究设施,除了举办面向社会的体育、艺术、教养等公开讲座以外,还积极向社会宣传教学和研究的新成果。⑤管理经营也向社会开放。为使教学和研究活动更有成果,邀请校外有识之士参加筑波大学的管理经营,设有当时其他国立大学所没有的“参与会”制度。⑥与国内外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紧密联系。加强同筑波科学城诸多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建立与全国大学和研究所传送研究情报的网络系统。志在“不仅对国内而且对国外也是开放性”的筑波大学,频繁地进行教学和研究的国际性交流,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例如,向海外派遣教师和学生,实施与国外大学进行学分互换制度,聘请外国人讲师,还积极接受外国留学生,筑波大学接受外国留学生人数仅次于东京大学,在日本国立大学中名列第二。
(3)学科群育师理念:基于学科群的运作理念,筑波大学示范性倡导与实效性推进文理诸学科交叉及融合可为一大特征。记得10年前纪念筑波大学创立130周年之际,笔者以筑波大学纪念活动委员会海外理事的身份拜访校长,谈到筑波大学改革的愿景,时任校长表示:原来设定的学科群与其他大学的讲座制相比,还是较为超前的,但毕竟已经30年了,需要进一步有效地适应社会变革及发展需求;因此,考虑把原来的学科重新进行组合,合并为六大领域;积极鼓励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去拓展新的文理交叉融合的学科领域。同理,教师教育也是如此。筑波大学曾经是日本“师范教育之母”以及“全国师范学校之模范”,现今又是日本示范性引领教师教育综合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旗帜;未来教师不能狭隘地从属于某一学科或专业,不再是简单地知晓某一系列的知识与技能,而必须全面地掌握适应知识型社会日新月异变化的通识及其智能,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优秀的理论家、实践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