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纯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以中国义务教育为案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33337
  • 作      者:
    吕普生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治理研究丛书:纯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以中国义务教育为案例》是以中国义务教育为研究对象,研究的角度独特,有案例有理论,读者可以从纯公共物品理论上得到启发,也可以看到义务教育问题的症结。

展开
作者简介
  吕普生,湖南宜章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法学(政治学)博士,武汉大学博十后,现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新政治经济学和教育政治学。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改革”(项目编号:04&ZID015)研究,主持其子课题“纯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及其供给绩效分析:以中国义务教育为例”;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和特别资助项目各1项,参与多项其他研究课题,参撰著作5部,在《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王浦劬,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教育部政治学基地)所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圈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政治学科评议组剐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没工程政治学教材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部召集人。1998年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2006年被批准为中央“四个一批”社会科学理论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编撰《政治学基础》《选举的理论与制度》《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政治学学术发展回顾与规划(2006-2015》等作品,主译《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东亚亚模式的启示》《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等作品。在《北京火学学报》《政治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项目、民政部与世界银行等多项科研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治理研究丛书:纯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以中国义务教育为案例》以经典公共物品理论为基础,以中国义务教育为研究对象,对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进行研究,认为纯公共物品应该而且只能由政府单一供给。然而,政府未必总是具有良善的供给意愿和充足的供给能力。《当代中国治理研究丛书:纯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以中国义务教育为案例》研究成果是对公共经济学中经典公共物品理论的修正与发展,纯公共物品复合供给理论也能很好地适用于一般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对于指导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具体实践具有特定应用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2.义务教育市场供给问题的讨论
  从20世纪80年代确立“普九”目标以来,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不足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该目标的实现。传统的做法是将经费承担责任转移到家长身上,从而极大地加重了家长负担。21世纪初的税费改革减弱了传统做法大规模实行的可行性。为了弥补因税费改革减少的经费来源,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并且把筹资责任上移到县级甚至省级政府。尽管如此,政府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的总体经费依然明显不足,而转移支付制度也还尚未解决问题。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财政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呢?义务教育是否可以引入市场资源,实行产业化和市场化?这引起了学界的讨论。
  (1)关于教育产业化与市场化的论争。在20世纪最后几年和21世纪最初两年,国内学界对教育产业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概而言之,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产业,完全可以也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和规则,进行彻底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让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的职能只在于宏观调控。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特殊产业,其市场化必须有一个限度,教育只能部分市场化而不能完全实行市场化。劳凯声就此指出,教育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商品,单纯依赖市场渠道不能平衡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关系,政府必须对市场介入教育作出必要的限制。②刘伟等人认为,应该提倡发展教育产业,但不提倡、也不可能实现教育完全产业化。胡瑞文从区别对待义务教育和选择性教育的角度,认为前者不能进入市场,后者可以不同程度地进入市场。①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教育虽然是产业,但不应实行产业化。王善迈指出,教育管理体制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但不应产业化即市场化。②此外,针对“教育产业化”这一命题,张人杰提出了质疑,认为该命题根本就不能成立。③
  ……
展开
目录

导 论
一、 从公共利益出发
二、 一份研究回顾
三、 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 全书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理论反思与分析框架
第一章
反思经典公共物品理论
一、 公共物品的概念界定及其分类
二、 经典理论有关纯公共物品供给的基本观点
三、 经典公共物品理论面临的困惑:问题的提出
四、 理论反思与修正方向第二章
经验研究对象与分析框架
一、 经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中国义务教育
二、 分析框架:供给方式、供给要件与供给绩效
三、 分析框架在中国义务教育供给研究中的应用
四、 中国义务教育区域供给模式的归纳路径
第二部分
现实场景研究
第三章
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安徽省铜陵市案例
一、 铜陵市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二、 供给方式选择及其对供给要件的影响
三、 基于公共利益标准的供给绩效评价
四、 相对成功的区域模式(Ⅰ):政府单一供给模式第四章
政府供给—多方协助模式:北京市东城区案例
一、 东城区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二、 供给方式选择及其对供给要件的影响
三、 基于公共利益标准的供给绩效评价
四、 相对成功的区域模式(Ⅱ):政府供给—多方协助模式第五章
多主体合作供给模式:上海市浦东新区案例
一、 浦东新区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二、 供给方式选择及其对供给要件的影响
三、 基于公共利益标准的供给绩效评价
四、 相对成功的区域模式(Ⅲ):多主体合作供给模式第六章
政府支持—民办供给模式:河南省周口市案例
一、 周口市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二、 供给方式选择及其对供给要件的影响
三、 对民办义务教育供给绩效的评价
四、 有效的补充性模式(Ⅳ):政府支持—民办供给模式第七章
中国义务教育总体模式: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
一、 四种典型供给模式的比较分析
二、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的主要内涵
三、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的基本特征第八章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在中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
适切性
一、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的基本成就
二、 中国义务教育供给的区域差异及其解释
三、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的适切性分析
四、 政府主导的区域多样供给模式在实践运用中需要注意的 方面
第三部分
扩展讨论与理论建构
第九章
供给方式的不同选择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一、 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
二、 政府供给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三、 市场供给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四、 社会供给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五、 复合供给与教育公平第十章
政府在义务教育供给中的职能转变与治理变革
一、 义务教育供给模式的整体设计原理
二、 政府在义务教育供给中的职能转变
三、 政府在义务教育供给中的治理变革第十一章
理论建构:纯公共物品的复合供给理论
一、 纯公共物品的复合供给理论
二、 纯公共物品复合供给理论的提升性讨论
三、 本书基本结论结
语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有关教育指标项计算或测度方法的说明
附录2
相关统计数据与图表
附录3
访谈笔记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