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政策所需要的中国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于1979年3月在长春的吉林师范大学(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创办“赴日留学生预备学校”。该校负责对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实施为期1年的赴日预备教育。文部省负责基础科目,基金会负责日语教育及日语教育专家派遣事务。
1978年10月,为庆祝“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日中两国政府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作为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日本电影周”在中国八大城市举办。电影周上映了《追捕》、《望乡》、《狐狸的故事》三部电影。这三部电影,尤其是《追捕》作为“文革”后首次面向中国大众公开放映的外国电影,在中国各地掀起空前热潮,主演高仓健与中野良子也赢得了超高人气。这些日本电影不仅治愈了中国人在“文革”中日渐荒芜的内心,影片中生活在与中国体制迥然不同的日本社会中的平民形象也使中国人倍感亲切。随后两年,“日本电影周”增加了上映影片数量,在中国各大城市举办。由于这些日本电影以及当时日益普及的电视节目的巨大影响,1979年,中国掀起了日语学习热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广播电视台争先恐后地开设了日语讲座。据说当时日语学习者的人数高达100万人,广播日语教材十分畅销。
根据这一情况,基金会派遣大阪女子大学佐治圭三教授等2组6名专家赴华(1979年7月14日至9月8日约2个月),实施于前一年启动的第二届“日语教育短期巡回指导”活动。在专家们巡回期间,外务省与基金会视察了赴日留学生预备学校,并对中国各地(长春、大连、北京、上海、广州)的日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在访问北京期间,调查团一行与中国教育部进行了会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