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先生从小失聪,平时与人交流靠手中的纸和笔。一次,甲先生的一位邻居跑来借东西,甲先生并不喜欢这位不太友善的邻居。所以,在一开始邻居开口借东西时,他就挥舞着手臂,做出听不懂的手势。其实,甲先生从邻居口型和手势早知邻居的意图,只是选择性的假装“听不懂”罢了。但每每到公司发工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告诉甲先生,只是其他同事在讨论工资的事情,甲先生的“听力”立马打开,并表现出极大地欢喜。
这就是我们以前的课堂为什么有许多人睡觉,为什么有人搞小动作、似听非听,为什么有人渐渐失去了对课堂的兴趣。因为这些学生已经强有力的针对某些课堂选择性不倾听。
回想我们曾经一厢情愿地搞“入室即静,人室即学。”你让他人室即静,他很快睡着了,你让他人室即学,结果你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讲,我学生在下面充耳不闻的看小说,玩手机游戏。这不是任何一个老师愿意看到的教学问题。这也不是任何一个老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老师能够把学生领上学习之道;如果是水路,就要同舟共济;如果是航空就要乘坐同一航班。怎样才能让自己在讲课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呢?
一、在情境引入中设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如果脱离生活现实谈教学,教、学给人感觉往往是枯燥的、抽象的。因此,在新课引入时,注意把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精心设问,一方面是学生关心的话题,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迫切想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一、在探究过程中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新知识的学习都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新知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精心的设问是关键。
……
展开
——朱自清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苏檬姆斯基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