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改革时代的学业测量与评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509290
  • 作      者:
    杨向东, 黄小瑞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在学校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学生学业评价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桎梏。评价理念滞后、研究基础薄弱、专业水平过低,以及缺乏理论和制度创新,都是造成评价成为课程改革瓶颈的深层根源。因此,立足于国内学业评价的现实处境,综合国际上相关领域的最近发展,研究和探索上述问题的解决途径或方案,既对我国测评领域学术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大有裨益。《教育改革时代的学业测量与评价》正是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在领域专家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呈现了国内外在大规模学业测评的理论和技术、与课程和教学相整合的课堂评价、新颖与创新型学业评价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以及国内部分地区或学校在学业评价方面的锐意探索。《教育改革时代的学业测量与评价》所辑录的系列论文,无论是测评理论的学理分析,还是学业评价的改革实践,都带有非常强的现实指向性。《教育改革时代的学业测量与评价》不失为关注和从事我国基础教育的相关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
展开
精彩书摘
  学习目标的多重依据及其关系探讨
  吴刚平
  郭洋生
  【摘要】制定学习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只有经过对政策、学情和实践等多重依据进行深入研究,打通政策要求、学情基础与教学实践的内在联系,解决学习目标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差异性和个性化以及操作性和持续性等相关问题,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分解和表述技术体现出来。
  【关键词】学习目标;依据;关系
  【作者简介】吴刚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郭洋生/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教授
  学习目标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学校里的学习活动是典型的目标导向行为……就教师的作用而言,目标使教师有机会说明教师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什么并满怀希望地以此组织教学”。Ⅲ换句话说,制定学习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合理,那么教学活动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就很难有保证。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重视学习目标的教学意义,并尝试制定学校自己的学习目标体系。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进展来看,学习目标的制定还存在不少认识和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为此,本文拟就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及其结构关系方面来探讨学习目标的制定思路。
  一、学习目标的多重依据
  学习目标的制定虽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但却不是教师想当然的自我作为。教师只有经过对政策、学情和实践等多重依据进行研究,打通政策要求、学情基础与教学实践的联系,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的政策依据
  学习目标的政策依据主要体现在课程与教学的政策文件当中,通常包括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教材和考试说明等文本材料中的政策表述和政策解读。
  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制定学习目标的首要政策依据。因为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学习目标的上位概念,所以课程标准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规定了学习目标的基本范围和要求。在课程目标体系中,培养目标、阶段目标和科目目标是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从培养目标到阶段目标再到科目目标,它们之间存在着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等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其中,与学习目标关系最为贴近的是科目目标,即通常所说的学科课程标准。即使是学科课程标准,也必须经过教材等一系列转换手段才能进入实际的教学过程。
  由于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分项目标是对所有学习者提出的共同基本要求,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对整个教学系统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但同时学科课程目标又不可能照顾到具体的学校、年级、班级乃至某些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因而大多与具体实际的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距离,不能直接移植到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活动既要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调整和创新。所以,课程标准必须通过分解才能转化成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对于教师而言,课程标准是上位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学会分解课程标准,即如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与资源等具体情况,将课程标准特别是内容标准部分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学习目标。”
  因此,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以课程标准作为政策依据。一方面要紧紧围绕课程目标特别是学科课程目标进行深入的条文分析,另一方面更要把握课程标准的政策精神实质,创造性地转化为更丰富、更具体、更符合学校教学实际的学习目标。
  2.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由于课程标准是在国家层面上对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很难充分照顾到各个地方、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上的差异性和适应性问题,所以多数地方教研部门都会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地方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台更加具有地方特点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或纲要之类的指导性文件。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些指导性文件是对国家课程标准所作的地方化的政策解读,而且通常都是由当地对学科教学有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的优秀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承担编写任务,在专业性上能够保证某门学科的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可操作,更加突出地照顾到地方教学的差异性和适应性。
  所以,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制定学习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特别是,教师要重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解读课程标准时的指导思想和在目标表述上的变化,这对于理解和贯彻课程目标的地方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3.教材及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通常所说的教材即教科书,主要是由学科专家和优秀教师编写,并经过国家授权机构的审定,能够代表或反映国家课程标准的意图。一般而言,一套通过审定的教材都会有相应的配套教学参考书供教师使用。“从本质上说,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但它具有特殊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国家意志,反映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为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落实课程标准的参照性标杆与尺度,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目前,地方、学校和教师都无权拒绝选用教材。教材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资源,而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事实上,对于教师而言,教材及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是教师日常教学中使用最多的学习目标制定依据。与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相比,教科书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更具操作性,更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当然,教材与配套教学参考书的使用,必须同课程标准的政策精神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实现合理的学习目标。
  4.考试说明
  考试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检验课程目标在学习结果中的实际落实情况,所以教育考试机构特别是中考和高考机构通常都会依据课程标准、招生要求和教学实际情况,出台具体的考试说明或指南之类的政策文件,以便对考试命题进行规范,对教学活动进行引导。其实,教学无需避讳考试,而且好的教学反映在考试成绩上至少应该是不差的。换句话说,制定学习目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业成就表现,包括提高考试分数。只不过,考试成绩不是制定学习目标的唯一目的,更不是制定学习目标的最终目的。
  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重视考试说明的文本表述,分析考试的内容、要求,特别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把它们吸收到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之中,并通过实际的教学有梯度地予以落实。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实际的考试动态,通过双向细目表等技术手段分析近年来的考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到学习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来。
  (二)学习目标的学情依据
  学情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在一般意义上讲,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背景、已有知识基础和学段关联知识要求。正是在学生的个人背景、已有知识基础和学段关联知识要求的综合考虑下,教师才能对于学习目标做出恰当的难度预估,确保学习活动起点不高、终点不低。所以,学情是制定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1.个人背景
  学生的个人背景既有地域和学校的相似性,也有个体独特性,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处境,所属生源群体特点,学习态度、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以及学习需要、动机、兴趣和理想等个性倾向性。这些因素成为制定学习目标不可忽视的现实基础。
  2.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已有知识的内容范围和掌握情况,它对于学习目标在内容的结构分布和要求的难易程度上具有限制作用。
  ……
展开
目录
01  大规模学业测评的理论与技术
02  课堂评价:如何与课堂、教学相整合
03  新颖与创新学业评价的研究进展
04  学校及区域经验分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