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教育通史.1,先秦卷.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55576
  • 作      者:
    梅汝莉,谭佛佑,施克灿本卷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教育发展的起点,可追溯至远古的原始社会。原始文化、宗教、艺术活动的日渐丰富,大大加速了原始教育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发挥着积累、传播知识并使人类智慧发展的职能。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使物质产品有了剩余,使少数人专门从事脑力劳动成为可能。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并在不断分化中加速增长。这使原始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了一些新因素,并逐渐从生产劳动的“母体”中分化出来,以至产生了萌芽状态的教育机构。
展开
精彩书摘
  孔子官运亨通,由鲁国的中都宰升迁为司空,又擢为大司寇,兼摄相事,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段时间他的收入当不在少数,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就是在此之后,也说明这时他的财力已不同于从前。
  再次,来自富裕学生的赞助。对于《论语·述而》中“自行束修以上”这句话,学界争论颇多,其中一个焦点就是“束修”是否是孔子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其实,抛开“束修”本身的含义,从“自行”两字来看,必须是学生自愿交纳的财物,因此“束修”就不应该是学费,但若不交“束修”,就不能人学,故既可理解为“拜师礼”,同时也可理解为学生对私学提供的“赞助费”。而从“以上”两字来看,说明这种“赞助费”并不限于十条干肉,孔门弟子中多为达官贵人子弟,起码也是生活略为余裕的庶民。如《左传》载,鲁国大贵族孟僖子将死,命其二子去跟孔子“学礼焉,以定其位”,他所交纳的“赞助费”肯定是“束修以上”。再如子贡出身于“结驷连骑”“家累千金”的商人家庭,本人也是春秋时期的巨富,《史记·货殖列传》说他富可与诸侯“分庭抗礼”,他给孔子交纳的也绝不会只有“束修”,即便让他“独资”来供养孔子私学,也绰绰有余。
  最后,通过培养学生入仕获取一部分报酬。“学也,禄在其中矣。”这大约也是孔子本人的经验之谈。虽然他做官的时间并不长,但他的学生却遍布各诸侯国的朝廷之中,见于《论语》及《史记》的就有:子路、冉求做过季氏宰,卜商做过莒父宰,言偃做过武城宰,宓不齐做过单父宰,子贡做过鲁相、卫相。还有一些学生拒绝入仕,如季氏曾多次派人聘请闵子骞去做“费宰”,闵子骞均不愿前往。孔子私学弟子在各国是颇受欢迎的。这些学生入仕,或由孔子举荐,或由同学推荐,或由诸侯礼聘,在以礼相请的同时,自然不可能没有一点物质上的表示。这虽含推测性质,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教育的萌芽
第一节 中国教育起源的社会背景
一、社会生产力
二、社会经济
三、社会生活
第二节 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
一、人工取火活动及其教育
二、工具制造及其教育
三、采集狩猎技术及其教育
四、农业、畜牧业及其教育
第三节 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
一、婚姻家庭制度及其教育
二、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教育
三、原始艺术教育
四、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
第四节 学校教育的萌芽
一、成均
二、虞庠
三、明堂

第二章 夏、商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夏代的教育
一、夏代的学校
二、夏代的文教政策
三、傅说(yue)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商代的教育
一、商代的学校
二、商代的文教政策
三、箕子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 西周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西周的宗法制度及其文教政策
一、西周宗法制形成的因素
二、西周宗法制的特征
三、西周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西周的教育体制
一、教育行政体制
二、“学在官府”体制下的西周学校制度
三、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合一
第三节 西周社会教化的体制
一、社会教化政策
二、社会教化内容
三、西周社会教化的途径
第四节 “六艺”教育
一、“六艺”教育概述
二、“六艺”教育起源说
三、“六艺”礼乐及政治伦理说
四、“六艺”射御及文武兼备说
五、“六艺”书数及致用说
六、“六艺”教育的养心说
第五节 姜尚的教育思想
一、足智多谋的治术教育思想
二、富国强兵的社会教化思想
三、兼容并包学风的提倡
第六节 姬旦的教育思想
一、奠定了西周的文教政策思想
二、“制礼作乐”与教育政治伦理化的发端
三、躬谦礼贤与人才思想的初创
四、“修德”“节性”与修身原则的开创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教育制度概述
第一节 春秋时期教育剧变的社会背景
一、封建小农经济的建立
二、宗法社会形态的解体
第二节 学术扩散与“士”阶层的出现
一、学术扩散
二、士阶层的崛起
第三节 私学的兴起
一、西周官学的衰落
二、春秋私学的兴起
三、西周官学与春秋私学的冲突

第五章 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一节 孔子的教育活动与办学制度
一、招生制度
二、经费来源及支出
第二节 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教人做人的教育
二、以社会为本位的教育
三、富于理性精神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道德教育原则的论述
一、培养人生理想、追求高尚境界
二、培养自我认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培养善于改过的品德
四、倡导践履躬行的德育原则
第四节 教学原则的论述
一、编定教材的原则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中的原则方法
第五节 教育教学思想的辩证法因素
一、教育思想的系统观
二、揭示教学基本范畴的相互关系
三、和谐发展的教育观
第六节 孔门后学教育思想的演变及儒家“显学”地位的确立
一、孔门后学教育思想的演变
二、儒家“显学”地位的确立

第六章 墨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墨子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论教育兴利除害的社会政治经济功能
二、论有道相教与劝子于学的积极作用
三、论环境在教育中对人的作用
第二节 墨子论理想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一、“兼士”,理想人格的培养目标
二、德行、言谈、道术:理想人格的基本标准
三、尚贤使能:人才使用的功利原则
第三节 墨子论“合其志功”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一、论教学认识的基本方法
二、志功合一与逻辑性原则
三、主动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量力性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节 后期墨家对墨子主要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
一、对教学相需和认识论的发展与贡献
二、论道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三、科学技术教育的理论总结
四、逻辑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第五节 墨家“显学”地位的确立及其影响
一、墨子一生“上说下教”的成就及影响
二、墨家教育集团强大的社会力量及地位
三、墨学的“衰微”、复兴及其影响
人名与专业术语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