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球货币战略.大国崛起.the rising great nation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346037
  • 作      者:
    方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全球货币战略:大国崛起》对商品货币国家依附性的货币战略选择,俄国、苏联、俄罗斯、独联体、经互会中东欧国家的货币战略选择,亚洲、拉美和非洲主要国家的货币战略选择,以及对中国货币战略历史的分析,剖析了这些国家货币战略选择的后果、货币国际化的成败,说明既有国际货币体系的束缚使这些国家处于跟随或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GDP规模、对外贸易规模和国际资本实力的上升,中国具有了参与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能力。因而,作者强调,中国要解决自身的问题,要成为有效制衡美国的力量,应该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促进全球大规模生产与财富分配不均和有效需求不足之均衡,制衡发达国家依靠信用创造的过度消费,制约全球过剩的流动性对全球商品价格和物价的冲击。
展开
作者简介
  方明,1971年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在中国银行从事银行业务和研究工作13年,曾参加中组部团中央组织的博士服务团在地方挂职。在宏观经济、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和国别风险等领域颇有建树,先后从事宏观经济研究、金融市场分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研究,以及出口信贷业务、“走出去”业务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在主要报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和金融市场分析文章,主持和参与多个重要国际国内研究课题,为一些政府部门和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提供过咨询服务,并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路透电视和新华08等媒体采访。有专著《蝶变:从金融风暴走向全球共治》以及译著《美国企业之父的管理艺术》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波澜壮阔的经济金融史既是各国自身经济金融发展史,也是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不断深化的历史,既是发达国家博弈的历史,也是列强掠夺殖民地国家、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就是在发达国家既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艰难求生的历史。但是,在当今的全球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陪衬和被玩弄于股掌间的玩偶。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迅速崛起,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方明所著的《全球货币战略:大国崛起》上篇对转型国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商品货币国家的货币战略选择及其历史后果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除了受到武力掠夺外,也受制于既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制于殖民地国家和发达国家对货币主权的侵略,受制于殖民地国家和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集团的掠夺,还受制于国际货币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损失。核心在于以前的英镑霸权和后来的美元霸权。但是,国际货币秩序的改变绝非一时之功。 
   《全球货币战略:大国崛起》下篇分析了中国的货币战略选择历史和未来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的可能。历史上曾饱受侵略、历经磨难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能,那就是——中国成为关键货币国,制衡美元霸权,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对于中国如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并成为关键货币国,下篇提出了一些独特的建议。
展开
精彩书评
  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着霸权支配,这是全球金融危机频发的根源。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提出了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的竞争性制衡的改革思路,是一种新的探索。中国的未来发展需要融入全球化的潮流,需要广阔的国际战略空间,也应该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本书以全球战略思维谈中国未来货币战略方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
  全球金融风暴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其背后的根源在美元霸权支配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受货币霸权支配、发展中国家艰难生存的历史,带给我们以震撼,促使我们认真思考。不断崛起的中国如何通过自身货币战略的选择,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从而为自己赢得长远发展的国际战略空间,作者以全球战略性思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原证监会主席周道炯
  作者从国际货币全球格局演变角度出发,对当前全球问题和中国问题进行了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思路。不管是霸权博弈,还是大国崛起,全球货币战略史具有历史穿越感的回顾,都给我们深深的震撼,值得仔细阅读。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
  作者以全球战略视野、良好的史学素养、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多年国际金融领域研究的积累,结出了累累硕果。《蝶变:从金融风暴走向全球共治》已经出,《全球货币战略》为中国未来的货币战略选择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独特的思路。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
  一部货币金融史虽然不时露出权谋的阴险、诡计的肮脏,但经过历史的沉淀,规律性运动便解开了面纱。也正是基于此,货币金融活动才不神秘,货币金融学才是一门科学。在对各国货币金融发展的描述中,作者不经意闪现出的货币金融学的顽强逻辑,便是对此最好的佐证。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转型国家的货币战略选择
  本章导读
  如果我们把转型国家过去的辉煌当作人类不可触及的高点、把转型国家过去的发展战略当作圣旨和圭臬,只能说明我们的狂妄自大和故步自封。如果我们把转型国家的历史当作一个人类历史上的笑话像垃圾一样扔进历史的垃圾桶,那只能说明我们无知和浅薄。我们必须正视转型国家的历史,尤其是在这一人类重大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主角的俄罗斯,从俄国工业革命到十月革命再到苏联解体后市场化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球格局对峙中的发展历史,以及重大战略转折关头所做的战略选择和抉择所产生的相应后果。这对中国和人类都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俄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四处发动战争掠夺领土过程中,其自身的金融革命在十月革命前大致完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爆发了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后苏联进行了多次货币改革,最终走向了计划经济和固定汇率制,包括以其为核心的经互会国家的汇率和贸易安排,都限制了市场的调节功能,限制了内部的生产力,这导致了内部商品的紧缺。在外部贸易失衡,对外部粮食依赖形成后,苏联不得不出口黄金和石油来换取硬通货,但当金价和油价大幅下跌时,苏联不得不大规模发行通货,导致通胀大幅上升、财政崩溃和外债偿还危机,最终使苏联在内忧外患中解体了。这里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很重要,但其在一个国家发展的大多数时候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尽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处境非常艰难,其市场化道路也异常曲折,但俄罗斯最终处理好了市场调节和国家控制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坚持了其经济和货币战略的独立性。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战略往往具有被动性与从属性,主要是发达国家和既有国际货币体系具有支配性。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战略也常常具有工具性,其实也是被动性的一种形式,往往被当作一种克服内部危机的工具,而不是当作配置内外资源的机制。但是,俄罗斯可能是一个例外。作为新兴商品货币国的俄罗斯,是一个具有大国思维的国家,从叶利钦到普京再到梅德韦杰夫,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较快的进展,汇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完成,其大国战略中的货币战略就是货币的自由兑换。但是,俄罗斯建立在石油能源基础上的经济仍然存在着天生不足,其工业化尚需进一步推进。作为独联体中的核心国家,俄罗斯的国际资本实力不强,难以支撑独联体的货币一体化。在东欧加入欧盟和准备加入欧元区的情况下,具有大国思维、骄傲的俄罗斯到底是依赖自身的发展,或推动独联体的卢布化,还是融入亚洲或欧洲?加入亚洲货币区域是否可以成为俄罗斯的一个战略选择呢?
  中国曾经是以苏联为核心的经互会的一员,而现在欧盟的前身西共体,就是为对抗经互会出现的。经互会发生的作用和其局限性,是由苏联的经济发展战略路径决定的,同时也是冷战东西方阵营对抗的结果。在这个进程中,计划的偏执显然落后于市场的自动调节,但大萧条、美元危机似乎都在显示经互会的优越性的时候,在既有的路径下,却发现走到了绝路。这里面有美国和西方世界的货币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影响,但却充分体现了人类历史的经济规律必须得到尊重。在尊重这一规律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这一规律。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对这一规律的尊重和发展,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我们更没超越这一规律,而且,我们还远没有能充分利用这一规律!
  与经互会时代的卢布区类似,独联体最初也是卢布区,但俄罗斯放弃了卢布区的发展,中亚独联体国家开始发行自己的货币。近年来独联体一体化在关税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货币一体化方面的进展仍然有限,而且存在着较大的障碍。独联体欧洲国家可能融入欧洲市场,尤其是欧盟,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一样,都面临着市场不足的问题,应该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确定恰当的货币战略。
  转型国家的经历有些类似。而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差异就是其经济和货币战略的依赖性——依赖欧盟,并加入欧盟和准备加入欧元区。东欧债务危机延缓了东欧主要国家加入欧元区的步伐,而在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东欧一些国家暂停了加入欧元区。不过,加入欧盟一体化和加入欧元区的货币战略仍将得到坚持,但时机选择上会有所变化。
  第一节俄国的工业化、战争与货币战略
  俄国领土的扩张非常有特点,甚至可以说非常成功,用"巧取豪夺"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苏联最终也走上了这条路。但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领土的扩张带来了人口和资源的增加,但未必一定会带来经济实力的增加。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土的扩张必然伴随着对被征服民族的强力统治,而被征服民族的反抗和压迫可能带来国内政治形势的动荡;二是扩张领土的思维如果在统治者脑子里占据核心地位,那么,一切都会以战争为核心,经济以战争为核心必然偏离民众的根本需求,而在生产与消费需求之间因为政府需求的支配性而必然发生错配,最终导致有效供给不足;三是战争导致经济体制的僵化,财政、金融以及国家一切资源,包括政治体制都是保护既得利益集团的,不能通过解放农奴而创造出广大的需求市场,也使其本已畸形的供给找不到合适的内部市场;四是战争必然导致外部需求的变动,外部市场可能会消失,即使不消失,战争经济背景下制造的产品,可能难以满足外部市场的需求,最终使自己仅能依靠出口初级产品和原材料来获得进口支撑,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经济模式。
  纳粹德国也是一种战争经济,对经济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而且,对于参与到战争中的国家而言,或主动发动战争的国家而言,战争对经济资源配置的改变,尤其是对劳动力就业形式的改变,往往得不偿失,但对部分利益集团是有利的。相应区域的战争,往往导致相应区域内贸易和金融往来的中断,这也是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伤害。不过,对于那种被迫应对的战争,对于那种正义的战争,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积极应战并取得胜利,就是最佳和唯一的选择。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篇 转型与新生
第一章 转型国家的货币战略选择
第一节 俄国的工业化、战争与货币战略
一、俄国货币制度革命
二、俄国的财政革命:财政与国家信贷合一
三、俄国的金融体系革命: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四、具有后发优势的工业革命
第二节 苏联的强大与衰落和货币制度选择
一、苏联的辉煌与崩溃
二、“一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第一次货币制度改革
三、“二战”后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改革
四、苏联外贸金融关系中的困境
第三节 新兴商品货币国俄罗斯的货币战略:自由兑换
一、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立以来改革成果
二、卢布汇率制度的革命与自由兑换战略的实现
三、俄罗斯金融体系革命和资本外逃的遏制
第四节 独联体国家货币汇率体制改革与货币战略未来
一、短暂的卢布区:卢布区解体及其原因
二、中亚国家新货币制度的建立及货币制度改革
三、独联体关税同盟获进展¨;
四、独联体货币联盟的前景并不乐观
第五节 东欧转型国家的货币战略:自由兑换与融入欧盟
一、经互会的货币战略选择与缺失
二、东欧的汇率革命
三、东欧经济转型前后的表现和债务危机
四、东欧融入欧元区的货币战略及其挑战
第二章 拉美货币战略选择
第一节 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货币战略选择
一、拉美资源经济的问题与前景
二、独立后货币战略的发展
三、“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拉美汇率制度和发展战略选择
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的“美元化”与“去美元化”
第二节 “拉美病”和主要国家货币战略选择结果
一、墨西哥货币战略选择的后果
二、巴西货币战略选择的结果
三、阿根廷货币战略选择的结果
四、委内瑞拉的货币战略的结果
五、拉美三国的货币战略选择后果
第三节 拉美一体化的坎坷路和货币一体化展望
一、拉美一体化的进展及限制
二、较为成熟的东加勒比货币同盟
三、美洲玻利瓦尔联盟并不能真正摆脱“美元的独裁”
四、拉美经济金融发展与拉美货币战略展望
第三章 非洲的货币战略选择
第一节 非洲法郎区的货币战略选择
一、非洲法郎区的演变
二、法郎区的货币运行机制和货币危机
三、非洲法郎区的弱小
四、西共体的货币一体化
第二节 南非及南非货币同盟的货币战略选择
一、南非货币汇率制度选择与经济潜力空间
二、南非经济金融实力不强
三、南非兰特区扩展至南共体并不容易
四、南共体、东非共同体和东南非共同市场的未来
第三节 非洲货币联盟的前景展望:开发式货币联盟
一、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非洲经济总量不大国际收支失衡国际资本实力极弱
三、非洲发展的理性选择
第四章 亚洲的货币战略思维
第一节 印度货币制度的选择
一、印度殖民地经济为何无缘工业革命?
二、1947-1991年印度的外汇管理
三、1991年汇率制度改革及其后的发展
四、印度自由兑换货币战略需要亚洲一体化支撑
第二节 东盟主要国家货币制度选择:盯住美元
一、印尼的货币汇率制度选择
二、马来西亚的货币汇率制度选择
三、泰国货币汇率制度选择
四、菲律宾货币汇率制度选择
五、越南货币汇率制度选择与越南危机
六、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三节 韩国出口导向战略和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
一、以出口导向为战略的工业化路径
二、韩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和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
三、韩国国际资本实力有限难以支持其自由兑换的货币战略
第四节 新兴亚洲货币战略选择:从盯住美元走向亚元
一、亚洲金融风暴后清迈协议:区域金融协作的开端
二、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正式建立:区域金融协作的落实
三、亚洲经济实力的全球比较
四、亚洲国际资本实力并不强
五、新兴亚洲区域货币战略选择:寻求共识打好基础
第五章 商品货币国家的货币战略
第一节 加拿大的货币战略选择:高息强势货币
一、加拿大资源丰富但经济金融实力整体并不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货币与汇率的演变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汇率制度的演变
四、浮动汇率制度是货币政策机制的有效支撑
第二节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货币战略选择:高息强势货币
一、澳大利亚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特殊的经济结构
二、澳大利亚货币和汇率制度的发展
三、新西兰的货币制度的演变与资本账户自由化
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货币战略:高息强货币
第三节 新兴商品货币:海合会和阿盟的货币选择
一、石油美元与中东金融发展
二、海合会现状与展望
三、海合会拒绝不稳定国家走向经济一体化
四、阿拉伯国家联盟较长时期内难以建成货币同盟
第四节 土耳其货币战略:融入欧盟和欧元区
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地理大发现
二、土耳其金融货币改革和金融危机
三、土耳其经济较为脆弱
四、土耳其国际资本实力与融入欧盟和欧元区的货币战略

下篇 屈辱与崛起
第六章 明清民国北洋政府的银本位制及金融主权的丧失
第一节 银本位制以前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货币的开端及货币经济的确立
二、两汉的货币制度演变及信用的发展
三、晋到隋的货币与信用的发展
四、唐代的币制及货币经济的情况
五、两宋的币制和金银货币化职能的演变
第二节 银本位制的确立和信用的发展
一、金元时期银本位制货币制度的初步尝试
二、明代的货币制度
三、明代的货币购买力和通货膨胀
四、明代信用制度和机构的发展
第三节 清代银本位制的货币制度及物价的变化
一、清代钱币制度的革命
二、清代银本位制的发展入
三、清代钞票的发展
四、清代货币数量与货币购买力
五、中外物价的比较
第四节 鸦片战争后清朝金融主权的沦陷和尝试性恢复
一、传统金融机构未能实现自身的革命
二、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银行侵犯中国的金融主权
三、本国银行发挥的作用有限
第五节 民国北洋政府的银本位制和金融主权的旁落
一、两元之争与“两元并用”
二、帝国主义在华金融势力的扩张和金融控制权的维系
三、北洋政府中交两行的改革
四、两次停兑风潮
五、“信交风潮”
第六节 清末到北洋政府时期的贸易、赔款与金银流动
一、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和清代对外赔款的影响
二、外债和外商投资情况
三、国际收支失衡和中国货币体系面临的压力
四、英国在国际上推行金本位制实属有意为之的国际货币战略
第七章 国民党政府金融主权的沦落与未及完成的金融革命
第一节 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金融主权和中国的币制改革
一、国民政府“废两改元”为法币制度的实行打下了基础
二、美国收购白银的货币战争
三、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控制中国金融主权
四、东北金融殖民地化
五、法币制度改革是中国货币制度革命的尝试
第二节 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的建立和初步的金融革命
一、设立中央银行
二、国民政府垄断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银行间市场的发展
四、上海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战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关内沦陷区的金融掠夺
二、国民政府设立四联总处,加强政府对金融的战时管制
三、抗战期间严重的财政收支失衡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四、抗战期间失败的黄金和外汇政策
第四节 内战始的恶性通货膨胀和金融主权的再度旁落
一、接收敌伪银行和清理敌伪钞券
二、官僚资本银行垄断地位空前加强
三、美国全面支配了国民党政府并控制了中国的金融主权
四、滥发法币加剧恶性膨胀
五、法币继续恶性膨胀下黄金政策和外汇政策的破产
第五节 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最后两次币制改革
一、金元券币制改革
二、银元券的发行与破产
第八章 新中国金融主权确立和金融革命
第一节 货币制度革命
一、人民币的诞生和关内解放区货币的逐步统一
二、收兑和肃清国民党政权发行的货币
三、禁止金银计价流通和私相买卖
四、严禁外币在市场上流通,加强外汇管理
五、大陆货币的统一和货币制度革命的完成
六、1979-1989年的外汇兑换券
第二节 金融体制革命
一、1993年前金融体系的发展
二、中央银行的革命
三、银行体系的革命
四、金融市场的革命
五、金融监管的革命
第三节 财政革命
一、1993年前财政体制的变革
二、1993年的财政革命
三、财政革命的深化方向
第四节 汇率革命
一、1993年前不断调整的汇率制度
二、1993年的汇率革命
三、2005年以来的汇率革命
第五节 人民币汇率调整和工业革命的初步实现
一、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创造了中国的经济潜力空间
二、中国经济周期的独特性
三、中国初步实现了工业革命
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增加了经济金融实力
第九章 港澳台的货币汇率制度及货币战略选择
第一节 香港币制的统一和联系汇率制的发展
一、香港银本位制的确立用了70余年
二、香港从金属货币向纸币过渡
三、美国收购白银导致的香港1935年币制改革
四、香港浮系汇率时期的货币发行
五、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行与发展
第二节 澳门特区货币汇率制度演变
一、澳门的货币发行局制度
二、澳门货币的地位
第三节 台湾币制的演变和货币战略选择
一、日本占领时期的币制
二、二战后币制改革
三、台湾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货币战略选择
四、台湾地区盯住美元的货币战略选择
五、台湾地区经济金融实力不断上升
第十章 中国货币战略选择:关键货币国
第一节 中国资源战略之人民币国际化
一、中国的资源禀赋
二、中国对外部资源的依赖不断上升
三、中国如何走出资源困境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和香港发挥的作用
一、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初步进展
二、香港是最重要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三、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地位面临挑战
四、离岸人民币发展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
第三节 新时期国际战略之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
一、全球国家货币战略选择的经验与教训
二、厘清新时期中国的国际战略方向
三、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重在制衡美元霸权
四、树立全球蓝海观大力推进全球化战略
第四节 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的货币战略定位
一、货币战略选择的法则
二、中国货币战略方向:全球关键货币
三、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的阶段
第五节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成为关键货币的路径
一、大中华货币区战略:中国统一的大战略
二、推动东盟走向人民币货币区
三、充分利用区域一体化促进中亚西亚走向人民币货币区
四、以部分或全部人民币资金设立非洲开发基金
五、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在拉美地区的应用
六、以资源储备和金融博弈推动人民币在发达国家的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