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言
1.语言的基因与模因
“基因”和“模因”都不是语言学的术语,但是,语言的习得、应用却隐含着类似“基因”和“模因”的基本属性与功能特征。在描写和解释汉语词法结构模式建构和系统生成与发展演化规律方面,“基因”和“模因”所具有的理论解释力不应忽视。
作为生命科学的基本术语,“基因”的发现不仅是生命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而且引起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观念变革。当代美国“语言学革命”的旗手——乔姆斯基著名的“语言能力假说”背后蕴含着的正是“遗传基因”的理念。虽然目前尚未发现语言基因的物质形式,但是,母语获得的“能力激活”说与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已经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而且比以往关于语言能力获得的“习惯”说、“刺激反应”说、“制度”说等具有更深刻的解释力。
“模因论”作为一个文化传播学领域的新术语,揭示了人类认知心理方面接受、模仿、趋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定势,对于解释文化传播和社会群体性行为方式的发生和发展的特征与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在语言的习得和应用,特别是语用分析、话语和语篇分析以及对网络语言和年度流行语的描写、分析和预测方面,“模因论”同样具有令人信服的说服力和解释力。
2.语素与词法
词汇是语言生成性表现最充分的子系统,也是最敏感、最活跃、最富于变化的复杂性系统。语言的发展演化,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同化或异化的微小不同都会及时反映到词汇上。语素和词法规则是词汇系统生成的基础,类似生命科学中的“基因”,具有对语言本质属性、生成能力的决定性的作用。句法和词法规则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成为类型学判断语言类型差异的重要标志性参数,同样具有“基因”对本质属性的区别性功能。
源于单音节词根孤立语的现代汉语,其构词语素具有古今传承的历史稳定性。单音节词根语素至今仍十分活跃,保持高度能产性。汉字作为记录汉语单音词或语素的书写符号系统,使得构词语素在文字层面具有相对封闭性集合的特点。尽管目前两岸三地存在“简繁”差异,但只是“形体”上的不同。除了个别同形异义和少数“一简对多繁”情况之外,简繁之间存在比较整齐的对应关系,从载负词法语义信息的功能属性上看,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这一基本功能属性可以从动态词汇系统生成方式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印证。
3.词根语素相关性的功能价值
汉语具有词法与句法的一致性,其原因从形式上看,与单音节词根语素来自单音节词、双音节短语词汇化等有关,从深层次的角度看,与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认知心理与方式有关。模因论从本质上揭示了人类“趋同”的认知心理和行为方式“原动力”,对研究语言词汇系统发展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