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岁就上常青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0681
  • 作      者:
    薛涌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一岁就上常青藤》2009年1月面世,在《北京青年报》等报纸连载,广受欢迎。2010年1月,在《出版人》杂志与新浪网 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书业年度评选”中 ,获评“年度教育类图书奖”有2本书:一本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另一夲即本书。

展开
作者简介

  薛涌,著名时评家。
  1961年生,北京人。
  1979~198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3~1986年供职于《北京晚报》。
  1986~1993年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1995~1997年就读于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硕士课程。
  1997~2004年就读于耶鲁大学博士课程,2006年获博士学位。
  2004年起在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任教。
  著有:《直话直说的政治》《右翼帝国的生成》《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精英的阶梯》《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中国文化的边界》 《谁的大学》 《草根才是主流》 《学而时习之:论语研究之一》 ,《参与孩子的成长》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指出:拙作《一岁就上常青藤》的宗旨很简单:在中国掀起一场家教革命。
  中国的家长有个倾向:迷信名校,迷信专家。即使是自己受了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也不例外。他们总觉得,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进个好的学校,然后就彻底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最终也就被归结为学校的问题。
  中国的学校确实有许多问题。但任何一个成熟的人都明白:这些问题不仅不可能一夜之间解决,甚至在我们有生之年也很难解决。你的孩子不可能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以后再成长。同时,中国的家长还经常忽视另外一点:家教比学校更重要。孩子成长中出现了问题,家长要负主要责任。
  本书就是由此而来。我所要展示的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孩子在家里就能接受一流的教育。当家长负起责任来以后,孩子一岁就仿佛是上了常青藤。这比日后上什么好学校都重要。
  “常青藤教育”,是从美国常青藤盟校的教育中总结出来的。它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要求父母或老师尽可能把自己摆在和孩子或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帮助他们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在5岁以前,孩子基本可以不读书识字,但这几年却是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需要父母格外当心。
  作者夫妇悉心观察、揣摩美国家庭和学校教育,汲取精华,并将其贯彻于他们的女儿的教育培养中,成效斐然。其经验和理念极具颠覆和启发性。

展开
精彩书摘

  常青藤是什么

  为什么要“一岁就上常青藤”?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常青藤”是什么。
  所谓“常青藤”或“常青藤盟校”,指的是美国东北部最著名的8所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奈尔、布朗、达特茅斯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这8所大学,除了康奈尔建于1865年外,全都是在十七八世纪创建,属于美国历史最悠久也最为精英的大学。到了19世纪末,一批研究性大学崛起,如麻省理工、斯坦福、芝加哥大学等等。如今,这些新起的大学至少已经和常青藤并立而为世界一流名校了。但是,在习惯上,人们还是把精英教育称为常青藤教育。
  也许,这还不仅仅是习惯而已。即使从今天的角度看,论诺贝尔奖得主,哪个常青藤大概也比不上出了8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芝加哥大学;论科技人才,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则大概会超过一般的常青藤盟校。但是,如果你查一查包括总统、议员、政府官员在内的美国政治精英、企业总裁、顶尖的律师、媒体中“大腕”,乃至其他领域的领袖人物,那么常青藤肯定是最为人才辈出的地方。常青藤的教育目标,绝不仅仅是研究导向,更是成功导向。这种成功,也并不仅仅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有权有势的世俗成功,更是人的成功。常青藤的理想,是培养一个完美的人,一个能让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常青藤要培养的是下一代人中的领袖。这代领袖的价值观念、远见和能力,都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前途。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常青藤也不再是一个美国的概念,而且是世界的概念。首先,常青藤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也是世界最好的大学。连伦敦出版的《时报高等教育增刊》的全球大学排名,也恭恭敬敬地把哈佛、耶鲁列于首位,本土的剑桥、牛津反居其次。第二,常青藤作为世界最好的大学,是对世界开放的。比如,近年国内的报纸上频频有报道:某省某少年被某常青藤大学录取,获得5万多美元的奖学金等等。这并非一般的新闻炒作。常青藤确实正在逐年扩大在中国的招生。而且,中国学生一旦被录取,大部分都会获得全奖,即学校提供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越来越多的中国最优秀的高中生,当然也以进常青藤为首要目标。
  我们夫妻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大学,虽然在各自所在的省市高考中都名列前茅,但没有赶上当今这种教育全球化的时代。不过,我们的运气还算不错:两人都享受了中国和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国内时分别是北大和复旦的本科生,毕业后工作多年,又先后到耶鲁攻读硕士、博士课程。虽然没有在常青藤接受本科教育,至少在那里接受了研究院的教育。本科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质,可以对常青藤有“零距离”的观察,但毕竟4年就毕业了。漫长的博士课程再加上前面的硕士课程,则让我们在耶鲁校园内一泡就是将近10个春秋,使我们在充裕的时间内对常青藤教育有了近距离的观察和亲身的体会,特别是对中国人在接受这种教育时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应对,有着独特的跨文化视角。更为幸运的是,我们的独女,是1999年夏天我们读书期间在耶鲁-纽黑文医院出生的。她的许多小朋友都是耶鲁子弟。我们和这些孩子的家长也交往密切,得以观察他们的教育方法。后来我接受了萨福克大学的教职,全家移居到波士顿这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教育之都。要知道,波士顿所在的马萨诸塞,连续几年被评为美国“最聪明”的州。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07年的首次全美公立高中的排名中,马萨诸塞的学校系统在各州中名列第一。这主要是因为在大波士顿地区集中了一大批优异的学校。在全美前100所优异的公立高中里,大波士顿地区就有5所。许多哈佛、麻省理工的教授的子弟,以及波士顿高科技界人士的孩子,就在当地读书。这样的环境,使我们得以接触更多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家长。比如小女的教父教母,就是一对典型。他们用自己的教育哲学培养了一个出色的女儿。她几年前在哈佛毕业后,又在牛津拿了硕士,研究古希腊文和拜占廷文化,最近正在准备申请博士学位。我们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从来不忘对这些家庭的观察和求教。
  以上的经验和观察,使我们扩充了“常青藤教育”的概念。记得在美国曾有位企业领袖说:“你就是让那些哈佛的新生不上学、随便干点什么,等20年后他们还会比别人成功。关键不在于哈佛教了他们什么,更在于哈佛选了什么样的人。”可见,常青藤的教育并不仅仅在于狭隘的学校教育本身。那些刚刚进常青藤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都已经具有了一些“常青藤素质”。这种素质不必也不能等到进了常青藤盟校后才开始培养,那已经太晚了。常青藤教育要从小开始。这也是本书的标题“一岁就上常青藤”的来历。我们综合了许多常青藤圈子中的经验。这包括常青藤出身的父母、常青藤学生的家长以及我们自己的育子经验。

  ……

展开
目录

常青藤是什么
导读
一岁就上常青藤
什么是常青藤的教育
不平等的童年
常青藤的第一课:啼哭
用古典音乐帮助孩子入睡
“常青藤原则”戒除打孩子
孩子要宠不要惯——从分床说起
父母:孩子的第一个常青藤教授
常青藤式的幼儿园——兼论孩子不必早读书
正向心理循环
培养孩子与众不同的心态
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让孩子面对观众
千万别低估了孩子——女儿的钢琴课
有机识字法
让大人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让孩子从大人的角度看问题
孩子中的政治与权力
如何让孩子发展政治智慧
小小的领袖们
教孩子当世界的主人

华尔街怎么养孩子
第一,让孩子花自己的钱
第二,教理财,更要培养领袖的素质
第三, “忆苦思甜”
第四,谈贫说富
第五,孩子是否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第六,让孩子在感激而不是怨恨中长大
第七,让孩子早早打工
第八,培养一个负责的孩子
第九,教孩子发展稳定的人际关系
第十,“少儿总裁班”:企业家的才能、慈善家的品性
第十一,品德与经营能力
第十二,娃娃大亨
第十三,怎样培养金融家
美国人为什么不肯留钱给孩子

智商与早期教育
“智本主义社会”的成功阶梯
钱再也挡不住你的孩子上常青藤
上大学要多高的智商
智力开发能造就神童吗
天才危机
一代天骄
怎样培养白领
勤奋的童年
新加坡数学征服美国
互联网使人变傻了吗
——美国的阅读危机

美国的高中
美国的高分复读生
美国高中的精英化
美国高中的两极分化
美国的高考指挥棒是怎么指挥的
高中正在消失
全美高中排名
孟母三迁的美国版
——学校能否整合分裂的社会
美国的教师荒
美国人怎么把高中建成了“泰姬陵”
从美国教育中学什么
穷孩子自卑是父母的问题
在美国过万圣节
美国的残疾人
暑假的孩子
美国青少年经济的背后
学学美国人的穷
访问学者为什么拖家带口地出国
看美国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义务教育要非官僚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