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主批评与反思
在我们的教学实验中,学生的自主批评与反思发生在以下几个时间点上:教师讲完作业讲评之后;学生学习完名家的翻译之后;学生阅读完目标语的平行文本之后。批评与反思的形式包括:翻译心得交流、翻译小论文写作、初级理论文章(书籍)的阅读与评价。学期结束之后,有一位学生这样反思道:“翻译使得对原文的阅读,超乎于理解文字之上,成为一种尽可能还原作者意图的再生产过程。如果说阅读是聆听伟人,那么翻译就是在和那些最伟大的灵魂对话,是一种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沟通。此外,翻译还是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特别是英汉翻中,更多体会到的是中华语文的博大精深,更多感觉到的是语言本身变化莫测和难以琢磨的神秘。”
4.学习者语料库评价
在我们的教学之中,学生作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交给老师批改,因此一个学期的十五次作业都留下了电子档案。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让学生将电子作业编辑成“学习者语料库”,进行分析、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第一次作业的评价。在重读第一次作业之后,绝大部分同学表示,自己能发现当初很多地方译得不合理,需要再改进。相比初学翻译,期末时对翻译的理解加深了很多。
2)对自己翻译错误的评价。常见错误类型包括:理解错误、搭配不当、超额翻译、欠额翻译、欧化句式、抽象未具体、浓缩未展开、风格不当、逻辑关系不连贯、语言不雅致。而最多的问题又在于理解错误、超额翻译、欧化句式、语言不精致。
3)对自己创造性翻译能力的评价。大部分学生都承认自己会利用各种形象思维来组织译文,但对自己的创造性翻译能力评价普遍很低,究其原因,一是语言能力不够,二是怕发挥过度、控制不住,造成超额翻译。
4)对翻译思维过程的评价。我们要求学生在上交作业时,也将自己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案,或小组成员之间无法妥协的意见,附在作业后面,到时便于学生评价自己的去歧策略、指代词还原策略、主题推导策略、工具策略等。
5)对自己进步的评价。在期末对53位同学的调查中,12位同学认为自己一个学期下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占22.6%),38位同学认为自己取得较大(或一些)进步(占67.9%),5位同学认为自己的进步不大(占9.5%)。大部分同学觉得只有一些进步,他们指出,进步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各方面的日积月累。另外作业的难度成坡度上升,短期内学生是感觉不到明显进步的。
6)对自己情感因素的评价。在这一方面,绝大部分学生都做出了肯定的评价:焦虑感丧失(如:再长、再难的翻译都不害怕);自信逐渐形成(如:只要有充分的时间分析、成文、修改,自己完全有把握生产优秀的译文);获得成就感(如:自己的译文就像艺术品)。
7)对自己需要进加强的领域的评价。在以上基础上,学生评价了自身需要加强的领域:有的在英文基础,有的在翻译技巧,有的在中文修养。与此对应,他们也制定出假期相应的阅读计划。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