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翻译的功能视角:从翻译功能到功能翻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78170
  • 作      者:
    周红民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对古今中外的翻译活动、翻译思想、社会文化加以有效整合,集结在“功能”这一主题下进行探讨。将“功能”分为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层次,一曰:翻译功能,即翻译的作用;二曰:功能翻译,即怎样实现翻译的功能。前者以宏观视角架构素材,为避免泛泛而谈,作者从社会语境切入,涵盖文化、文学、语言等因素,旨在探讨翻译功能与这些因素的互动关系;后者注重微观层次,以德国功能思想为基本框架,但并不拘泥于其理论经络,而是结合中国语言、美学、文化展开讨论,使功能理论更加丰满,更具本土经验。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类经历了多种社会形态发展到今天,翻译活动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封建社会,宗教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意识形态,所以《圣经》翻译、佛教典籍翻译是翻译活动的主要内容。尽管翻译手段来自翻译实践,来自对某一文本的具体处理方法,但它仍旧与当下的社会状况、政治气候、翻译目的密不可分,宗教翻译手段的选择必须服从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操控。中国近代初始的翻译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促进洋务运动的兴盛,后期以严复为代表,其目的是让士大夫阶层接受西方学理,因此,翻译内容以科技和介绍新思想为主,西学翻译以编译为主;五四前后的翻译目的是试图颠覆中国传统文化,所以翻译手段以直译为主,它在文艺理论和文学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而当代的翻译目的却是多元的,各行各业、各个团体、个人抱着不同的实用目的,所以其翻译手段也是各种各样的。纵观翻译的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翻译手段的出现与当下的社会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任何一个翻译手段没有规定性,只有它自身的永恒性,只能受制于某一社会状况和实践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目的性。因此,不要人为地、硬性地构拟一个时代的翻译标准、翻译原则。严复的“信达雅”看似一个颠扑不破的“典律”,我们也为此争论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但是,严复根本没有按照他的原则行事,他把第一条抛到九霄之壤,把文章译得艰深难懂,符合了士大夫们醉心的“达”和“雅”,对原文随意取舍,类似改作。而我们一旦回归它的社会性,其根源非常明显,严复的翻译实践受到社会驱动、受意识形态驱动、受翻译目的驱动,严复翻译作品的阅读对象是士大夫阶层,他们左右着中国的时局,满腹经纶,如果不用他们惯用的文体、不用经学思想阐释,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为此,他抛却原文的百分百的真实和完整性,但是他顺应了历史潮流,迎合了士大夫和文化人的胃口,因而获得了中国翻译史上罕见的成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自身也收获颇丰,实现了传统文人“借立言求不朽”的目的。如果严复果真坚守了“信”,那么他的反响倒是要大打折扣。所以翻译标准也好,翻译手段也好,只有当它与当下社会文化相适应、相匹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有效性。而这一可能性是很少在微观层面体现的,即翻译标准对翻译实践可能具有意义,但是对社会产生的效果很难立竿见影地反映出来,我们只能通过对某一时期社会状况——翻译状况、翻译效果的考察,来回溯、描述、总结其中使用的翻译手段。
  ……
展开
目录
前言
目录
第一章翻译·社会·功能
第一节 翻译与社会
一、翻译对社会的推动
二、社会对翻译的制约
第二节 信息时代与翻译
一、信息时代的文化趣味
二、翻译空间的扩张
三、改写和透明化策略
四、文化共享与直译可能性的加大
五、译者隐形和隐形人身份的加剧
第三节 翻译方式的恒定性与变动不居
第四节 翻译研究:从科学到多元互补

第二章 翻译功能观察与分析
第一节 接受语境与翻译效果
一、晚清文化与翻译之选择
二诗学观念对晚清小说翻译的操控
三、晚清小说翻译的功能分析
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思潮
五、新文学与直译的推崇
六、新文学翻译的社会效度
七、启发与思考
第二节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究竟为谁而译
一、从译诗批评说起
二、“音”“形”“意”能与汉诗对等吗
三、汉诗可译吗
四、诗歌翻译的功能取向
五、翻译手段多样化与中华经典重生
第三节 目标语倾向与翻译功能
一、目标语倾向的历史基础
二、目标语倾向的心理基础
三、目标语言实现的途径
四、汉语的传统要素及其在翻译中的利用
五、辩证看待目标语倾向

第三章 功能翻译——历史积淀·理论支撑·实践空间
第一节 传统翻译观的检视——以功能翻译之名
一、形象性特征
二、规定性特征
三、文学性特征
四、“忠实”倾向
第二节 功能翻译描述
一、“功能”的外延
二、翻译的行为性特征
三、翻译的目的性特征
四、目的优先原则
第三节 功能翻译的历史基础
一、西方资源
……
第四章 功能翻译要素
第五章 文本功能与翻译
第六章 结语——中西翻译话语可否融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