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贤的挫折宋太祖赵匡胤登上大位时,曹州冤句人张齐贤曾向赵匡胤献策十条,其中四条被赵匡胤采纳。张齐贤很不满足,他对赵匡胤说:“臣的建言没有不妥之处,陛下不应有所舍弃。”赵匡胤不悦道:“你如此自负,便是一大缺失,难道你还不明白吗?”张齐贤仍是辩解,赵匡胤一气之下,命武士把他拽出殿外。
赵匡胤没有对张齐贤加官封爵,他对弟弟赵光义说:“张齐贤狂妄自大,不经磨炼,难成大器。朕要让他吃些苦头,以消其傲气。”赵光义说:“此人言语有物,见解不凡,当是有大才之人,陛下何必苛求他呢?”赵匡胤道:“正因他有才有识,朕才不想让他自毁前程。由于他过于自负,如果让他受些苦难,相信他必会彻悟,这样对朝廷更为有用。”张齐贤虽有大才,却不为朝廷所用,人们都说是因他太显露锋芒的缘故。
有人对他说:“世上的能人很多,你不知道的事理很多,你为何不谦逊一点呢?真正的贤人没有一个是喜欢自我夸耀的,你的遭遇都是你自找的。”张齐贤痛加反省,省悟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不可或缺的,何况是我呢?我不懂的地方还很多,今天的下场都怪自己平日太狂妄!”张齐贤开始收敛自己的言行,不再以善言为能了,脸上总是一副思索的模样。
赵光义选拔进士时,张齐贤以大理评事的官阶做了衡州通判,正式步入仕途。张齐贤对朋友说:“我从前自以为洞明万事万物,结果遭人冷落,屡受坎坷,这个教训太深刻了。现在我要牢记这一点,谦逊做人。”不久,衡州逮捕了一批盗贼,论罪应该全部处死。
张齐贤不敢大意,他说:'“人都有失察的时候,况且这次关系到这么多人的性命,一定要格外谨慎,我还要复查。”复查费时费力,部属对他说:“大人身为长官,不应做如此辛苦之事,大人只要批复一下就可以了。
“张齐贤摇头道:“批复容易,令人死而复生就不可能了,我不能肯定自己不会出错。”张齐贤仔细复查此案,结果发现有五人是被冤枉的。这五人因此得以活命。
张齐贤长吁短叹,对部属说:“我从前自恃聪明,犯了不少的错误,可见所谓的聪明是不可靠的。我们都应尊重事实,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才干。”宋太宗雍熙初年(984年),张齐贤任左谏议大夫。他向太宗进言十分谨慎,从没有武断夸口之辞。
一次,太宗对张齐贤说:“你从前颇有狂妄之举,现在却有怯懦之嫌,为什么会这样呢?”张齐贤回答道:“臣已知世事复杂,不敢再轻下断言,臣自觉较从前进益许多。”太宗点头说:“你如此检视自己,说明你不再逞口舌之利了,这才是朕所愿见的。”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大举北伐,杨业在代州战死。太宗向群臣询问对策,张齐贤主动请求前往边塞,他说:“我军虽败,但决不可后退示弱。臣愿前往代州,为朝廷分忧。”太宗吃惊道:“你可有退敌之策?”张齐贤把苦思之策一一道出,后道:“臣的策略要付诸实施,一定要臣亲往边塞。如有问题,臣可随时调整。臣不敢纸上谈兵,恳请陛下允准。”太宗被张齐贤的诚心打动,他不仅马上答应了他的请求,而且高声赞扬说:“用心谋划,主动请缨,非大忠大勇之人不可为之。你如此为朝廷尽心,朕十分安慰,相信你必获成功!”张齐贤被朝廷任命为给事中、代州知州。他一上任,便亲自察看地形,组织兵马,做了充分的应战准备。他对将士们说:“战争是残酷的,骄傲轻敌只会使自己送命,这是不容有丝毫大意的。
你们都要检讨自己,全力以赴。”辽兵来犯,张齐贤率众迎击,接连获胜。他也因功于淳化二年(991年),晋升为参知政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