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以新闻为业: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103055
  • 作      者:
    白红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白红义,男,陕西人。2011年6月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曾在国内多家媒体从事记者工作。研究兴趣集中在新闻社会学与政治传播。2010年以来,已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复旦政治学评论》、《现代传播》、《新闻记者》、《南方传媒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过十多篇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过去30多年,中国新闻业发生的变化成为一个引入关注的学术话题。以往对中国新闻改革的研究偏向于从组织与结构的角度来描述1978年后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对新闻组织与新闻从业者作为“行动者”的能动性重视不够。
  《新闻传播学新锐丛书·以新闻为业: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研究》则是从“行动者”的角度出发,关注中国新闻记者在转型社会的时代意义,着重从调查记者言说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中国新闻业的转型。之所以选择调查记者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们所讨论和关注的议题就其公共性质而言,远远高过其他新闻类型,能够彰显出《新闻传播学新锐丛书·以新闻为业: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研究》所要探索的主题。全书以职业意识为核心概念,从调查记者所阐述的媒介功能、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记者职业意识的觉醒
  2000年1月,汇聚了《中国青年报》从1978年至1998年20年间优秀新闻作品的《本报今日出击》正式出版。在书中一篇名为《风云际会》的代序中,作为该书主编之一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1999:5)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采访中心副主任叶研来到我的办公室。他对我说:‘跃刚,你的序一定要写当今这一代记者职业意识的觉醒。’‘觉醒’指的是什么?我理解,就是记者要有起码的职业尊严,不能重蹈荒诞年代里假大空、人云亦云、指鹿为马、助纣为虐、落井下石的覆辙,不能再让我们的后代指着我们的后脊梁骨骂娘,然后施舍给我们一点理解和一点令人悲哀的怜悯;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以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无论面临怎样的压力,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并作出写什么不写什么的选择。不管我们努力的程度怎样,只要我们能挺着腰板说‘我们努力过’,足矣。”
  时光流转到1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读这段话可能并不觉得其中有何深意。引文中所谓的“觉醒”只不过是记者尽到自己的本分而已,似无值得夸耀之处。但是,如果将记者职业置放到1949年后的社会情境下,这种“职业意识的觉醒”就体现出它的价值和意义了。
  1949年后,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新的执政党。根据学者的研究,在1978年之前,新中国的政治合法性完全建立在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上(张健,2000)。①社会各界均要服膺于这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新闻业在建构这种合法性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然而,新闻业在建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同时,本身也被这种意识形态所建构。这一点对应到新闻工作者的心智结构中,就是发自内心的对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可,对于新闻事业作为“意识形态崇高客体”的无比自豪,以及对于自己作为党的宣传工作者的骄傲(吴靖、云国强,2005)。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转型社会的新闻业
二、调查性报道在中国
三、中国记者研究的三种路径
四、作为方法的生命史研究

第一章 职业记者的回归
第一节 记者职业意识的觉醒
第二节 新闻业: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
第三节 记者与新闻专业主义
第四节 记者职业意识的内涵

第二章 社会的喉舌:有限的公共表达
第一节 变化中的国家一新闻业关系
第二节 作为喉舌的中国新闻业
第三节 以公共之名发言

第三章 倡导与中立:调查记者职业角色的分野
第一节 记者的职业角色模式
第二节 中国式的倡导新闻业
第三节 新闻客观性的兴起与困境

第四章 从知识分子到新闻民工
第一节 当自我认同成为问题
第二节 自我认同之一:知识分子
第三节 自我认同之二:新闻民工

结语
一、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及其塑造
二、职业意识的世代差异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