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迎中国的文艺复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94870
  • 作      者:
    李长之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碎金文丛:迎中国的文艺复兴》是著名批评家李长之先生探讨中国文化走向的重要文章集。

  涉及思想自由、儒家传统、大学精神等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核心议题。

  是一位饱学之士的真知灼见。

  《碎金文丛:迎中国的文艺复兴》由知名设计师陆智昌先生设计,典雅精美。

 

展开
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长期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代表著作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苦雾集》、《梦雨集》、《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碎金文丛: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主要为文化随笔,为著名批评家李长之先生探讨中国文化走向的文章集。由五四运动、儒家传统、大学精神等问题切入,所涉皆为文化认知与建设的宏旨大义,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碎金文丛:迎中国的文艺复兴》凝聚了长之先生的眼光与智慧,是以一个饱学之士理智的研究,加上爱国的热情,又稍带些许天真和浪漫来谈中国的文化。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人的人生观之缺点

  我常觉得我们的人生观里好像是缺少了些什么似的。但这缺少的东西首先似乎不是唯物史观,虽然这一名词的输入尚属不久,而且还有不少人以为新奇。你看“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这不是唯物史观?只有像孟子那样锋芒太露(因此不为一般中国人所喜)的人才说“无恒产而有恒心,唯士为能”。我们似乎也不缺少适应环境及生存竞争的思想。你看“不怕官,只怕管;在人墙檐下,谁敢不低头”,这不是适应环境的自白?再看“先下手的为强,后下手的遭殃”,这不又是生存竞争的口号么?

  可是我仍觉得我们的人生观里总是缺少了点什么。上汽车要抢,公家信封要偷,正式的开会要早溜,享乐的场所要占座,子弟入学要托人说项,没人看见时在公众地方(哪怕多么讲究)要随便吐痰……我惭愧,我列不周全。难道这些毛病没有共同的根本原因吗?

  这些事诚然小,然而扩充下去,关系却很大。上汽车要抢,于是时间可以浪费,工作效率可以减低;公家信封可偷,于是贪污不知伊于胡底!其他勇于享乐,怯于负责,爱使面子,只图自便等等,不能不说是都可以影响建设,而且是会动摇国本的。

  但我并不因此而就对于中国的一切表示悲观。任何壮士也免不掉生病;问题只在有病而不自讳,并且赶快就医。我今试谈我们民族的病,目的是为恢复健康。

  我们的病源到底何在?我不想轻轻地委之于环境,因为我相信大多数人也还有反省的诚意,也还有改造自己的勇气与信心,所以我不妨把这病源派给我们自己。

  我首先告诉大家一句摸不着头脑的话吧,我们的病源是在我们自来都是一些“唯名论者”。这个名词,是我借用自欧洲十四世纪的经院哲学的。唯名论的要点是只承认“殊物”的真实,而不承认“共相”的存在,说共相不过是空名。和唯名论相对的是实在论;实在论者则说共相才是真实的,用术语说,就是共相存在于殊物之先。

  话说得通俗一点,实在论或实在主义近于理想主义,唯名论或唯名主义近于现实主义。就欧洲各国看,英国很近于唯名主义,德国很近于实在主义。就中国和西洋看,中国一般的思想都是偏唯名主义的;西洋一般的思想都是偏实在主义的。

  假若这两个名词只是关系中古时期的宗教哲学,我们大可不问;即使退一步,只关系哲学课本上的用语,我们也可以漠不关心。然而不然,这乃是关系世界观、人生观的一种根本分野;它支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甚或影响于我们的命运。我们因此不能不问。

  ……

展开
目录

怀昔贤之高风,对当世之巨变——谈李长之《迎中国的文艺复兴》    于天池 李书

自序
一、 论如何谈中国文化
二、 国防文化与文化国防
三、 五四运动之文化的意义及其评价
附录一:评《新理学》
附录二:评《新事论》和《新世训》
附录三:评《新人生观》
四、 中国文化运动的现阶段
五、 中国文化传统之认识(上):儒家之根本精神
六、 中国文化传统之认识(中):古代的审美教育
附录: 缅怀文化城的北平
七、 中国文化传统之认识(下):中国人的人生观之缺点
八、 文化上的吸收
附录一:论翻译工作
附录二:《柏拉图对话集》的汉译
九、 战争与文化动态
附录:再论战争与文化动态
十、 精神建设:论国家民族意识之再强化及其方案
十一、舆论建设:论思想自由及其条件
十二、思想建设(上):论思想上的错误
十三、思想建设(中):大时代中学者应有之反应
十四、思想建设(下):论大学教育之精神
十五、新世界新文化新中国

附录:
战争与时间观念
保卫“五四”、发扬“五四”与超越“五四”
论大学校长人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