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收录的是2013年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的嘉宾演讲和对话,主要内容和观点涵盖以下领域: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文化软实力与美丽中国;特色文化城市与创意驱动力;数字出版与未来阅读;创意战略与文化影响力;百年文创力——两岸文化产业案例经典;文化内容跨界融合——新媒体、新业态、新趋势;三山五园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文化复兴。理论与实践并重,不仅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前沿观点,而且结集了经典案例解析,有助于文化产业从业者了解最新的产业动态和行业趋势。
新媒体环境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新媒体环境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自工业革命以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大震撼力的事物,可以说,是新媒介。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是创造了“在轮子上奔驰的人类”,那么,信息革命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是创造了“在新媒介上腾飞的人类”!
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实践已经显示,媒体融合的现实趋势形成了对一系列新型人才的需求。例如,在新闻传播领域,涌现出了“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这一新事物。主要是指公民作为主体参与到新闻活动中所带来的新闻模式变革,营造出多重呈现的新闻样态。一些国际知名报刊的网站如《纽约时报》《卫报》《波士顿环球报》《拉斯维加斯太阳报》《国家地理杂志》等都专门设计了能适应用户互动需求的版面。比如英国《卫报》,在英国大选期间考虑到那些对大选新闻不感兴趣的用户,它专门设置了可以在关于大选新闻和常规版面之间自由切换的用户选项。现在,在该报的“政治”专栏下,还设计了“流跟踪”(pledge tracker)应用,方便用户随时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选举信息。再比如《波士顿环球报》的版面则可以应不同终端的屏幕大小而相应地调整,能够自动适应各种大小的电脑显示屏、Pad显示屏和手机显示屏,无论用户使用何种媒体终端浏览,都会拥有良好的阅读体验。《国家地理》网站不仅有2D版本、3D版本供用户选择,还有卫星图或平面道路图相互切换。尤其是其中“互动地图”一项,比如在互动地图对马里兰的“Chesapeake Bay”地区的介绍中,通过加入气候变换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如对海底生物的影响、对人与建筑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等选项,让用户可以在互动中更好地体验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生态改变。《赫芬顿邮报》网页版,则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版本,其中内容、兴趣点会有所调整。
人类创新活动的嬗变
“参与式新闻”使新闻从业者所处的环境、所需的职业技能与以前大不相同,也为新闻业带来了一度的人才危机。据凤凰卫视的相关评论,到2011年,美国约有1/4的新闻工作者丢了工作。作为全球最早创建的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已将“媒介融合”作为全院学生的必修课程。在专业设置方面,为适应新的媒介环境要求,重点培养“新兴媒介分析师”、“数据内容主任”、“互动媒体设计师”、“数据管理经理”、“多媒体传播助理”、“多媒体营销主任”、“移动媒体终端应用程序设计师”等新型人才。正因为这样,一些发达国家迅速探讨在新闻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哪些改革,这样的改革在今天中国大学里面则一般比较沉寂。
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人类社会的创新活动呈现创新主体大众化、自主化、青年化、创新机率倍增化的特征。博客、播客、微博客、社交网、当当网、淘宝网等一系列新事物的开创者都是青年推手,创新呈现的巨大前景,由此让很多事实成为不可预料的,有丰富可能的,知识获取的社会环境结构在改变。三岁小孩已在上网,青年一代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已可谓无所不能,而且他们运用网络的能力,往往超过他们的老师。
知识价值实现的社会环境通路也改变了。一粒创意的火花,哪怕从僻远的山乡放到互联网上,也可能触发五湖四海呼应的光亮。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以及人生发展的成功路径也就此改变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快速性、自主性。虚拟的网络世界实际构成了既往现实世界的理想补偿,不断推出人间奇迹。其根本动力在于因应了人的本性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也更体现出在新媒体环境中,人自我实现的本质冲动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今时代,学校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及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高等院校首当其冲的新闻传播类、艺术创作类、综合设计类、信息科学类等学科。业界和学界对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有不同的看法和持续的争议。某种程度上业界看不起高校培养的人才,而大多数人才对目前业界的作为也颇有微词。业界和学界没有根本的冲突,关键是怎么样让双方靠近,达到一个理想的目标。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我国沿革至今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呈现相当严重的灌输化、教条化、照本宣科化、学用脱节化等局限。人的价值实现也还存在论资排辈化、通道单一化、路径被动化等弊端,扼制着广大学子的独立思想、创新激情与文化自觉。新媒体科技前所未有的创造能量,以及我国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政方针,促使我们站在大国崛起的时代高度,面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聚焦到业界与学界都日益高度关注并亟待破解的几个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在哪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软肋在哪里?同时思考自己——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份子——能够做什么?
历史与现实的发展启示我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在这里,科技是引进力、原创是生命力。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比较,我们的软肋在于缺乏原创力和原创作用,这已经是业界和学界共识的结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原创作品的社会价值认可与激励机制不力。原创力与原创作品源泉的开掘不力!那么,原创力与原创作品的源泉又在哪里?
原创力的平台:“菜鸟”与“凤凰”的联想
我们看到,重要的源泉之一是千百万大学生!于是,我们期望能用新媒体科技,发挥高校优势,为充分开掘千百万大学生的原创力与原创作品源泉有所斩获。我带着我的研究生、博士生和本课生,共同创建了一个“菜鸟创意市场”网站,是我国首个主要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综合类创意作品的网上交易平台,涵盖书画类、设计类、影视类、音乐类、剧本类等多种艺术作品范畴。
……
前言
第一篇 主论坛: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
第一章 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合作前景
第二章 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城市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
第三章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方法与模式
第四章 中华文化的复兴是时代的要求
第五章 在第十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的发言
第二篇 新媒体:文化内容跨界融合——新媒体、新业态、新趋势
第一章 传播管理与产业变化——基于创意传播管理(CCM)的思考
第二章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大陆文化创意产业的借鉴
第三章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第五章 智能手机给新闻产业带来的挑战
第六章 文化产业挺进移动互联网
第七章 “爱尔兰数字典藏项目”之简介
第三篇 贸易论坛:文化贸易——创意战略与文化影响力
第一章 中国文化贸易模式的特色与格局
第二章 版权贸易与文化软实力
第三章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战略
第四章 后现代世界的电子化、创意及品牌打造
第五章 中日韩文化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启示
第六章 中国文化产品对韩出口报告
第四篇 出版论坛:数字出版与未来阅读
第一章 以剧变模型探讨影响数字阅读行为的因素
第二章 如何避免出版社在数字出版和未来阅读中被边缘化
第三章 浅谈数字出版的问题与出路
第四章 出版转型与阅读文化重建——快传播慢阅读
第五章 科技创造未来 创新引领阅读
第五篇 案例论坛:百年文创力——两岸文化产业案例经典
第一章 2013两岸城市文创竞争力调查结果
第二章 对接与创新从《妈妈咪呀》和《时空之旅》开始
第三章 法蓝瓷的创意战略与创新模式
第四章 蓝海里的长尾:台湾风潮音乐
第五章 音乐无处不在——A8音乐的平台商业模式
第六章 “文化+科技”创业之路 ─ “华强”集团
第七章 将文化创意融入地方产业的推手—展智创意策略设计公司
第六篇 三山五园——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文化复兴
第一章 大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发展—以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为例
第二章 通过东西方园林艺术对比更好地揭示三山五园内涵
第三章 深度挖掘三山五园符号意义
第四章 多层次全方位的科学规划
第五章 加强历史研究,关注三山五园整体性
第六章 三山五园的“经典重构与模式创新”
第七章 北京城市发展的三重空间
第八章 如何让三山五园成为青年人的精神家园
第九章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探索
第十章 从城市复兴的角度认识三山五园
第十一章 如何让三山五园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第十二章 对三山五园的冷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十三章 文化遗产保护的云南经验
第十四章 三山五园应该成为中国农耕文化的最高形态
第十五章 基于曲江新区和藏羌文化走廊两个案例的思考
第十六章 努力打造三山五园的软产品
附录
第一篇 高峰研讨——文化软实力与美丽中国
第一章 高峰论坛一:文化创意企业的竞争战略
第二章 高峰论坛二:文创领军人才的能力构建
第二篇 城市论坛——特色文化城市和创意驱动力
第一章 沙龙对话一:特色文化城市与资源提升
第二章 沙龙对话二:文化空间再造与新都市观
第三章 沙龙对话三:城市转型背景下的特色文化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