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豫冀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13)》:
西安博物院在建设期间不但建设了新的文物陈列展馆,还将荐福寺、小雁塔纳入馆区,最终形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以文物展馆、小雁塔以及荐福寺为核心,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场所。
西安博物院作为免费的城市公园与充满魅力的名胜古迹的双重身份正是其所拥有的最具优势的社区资源。西安博物院以往由于博物馆的文物安全要求、门票收入压力等原因,仅向前来参观的付费游客开放,其博物馆园区一直处于与周边社区基本隔绝的状态。自从免费开放以来,这种状态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笔者曾对此进行了询问式的调查,发现现在每天早上都有很多周边社区的居民(以夏家庄、友谊路西路等地的老年人为主)通过排队领票的方式进入博物院,利用博物院公园区宽广的场地与优美的环境进行身体锻炼与休闲养生。而每到周末,就会有很多周边社区的居民携家带口来到博物馆参观、在公园区散步休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安博物院对周边社区最大的吸引力来自于它所拥有的面积广大、环境优美的公园场地,它为周边社区的居民提供了锻炼养生、休闲娱乐以及学习交流的场地。那么既然拥有这样的社区资源和吸引力,怎么样通过利用好这个场地来开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社区服务呢?笔者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种思路进行尝试。
首先,西安博物院近两年来利用场地优势和文化优势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西安博物院2012年2月5日农历上元节时举办的旨在重现唐代上元节热闹场面、复活古代节日的“上元节灯会”,开展了包括投壶、蹴鞠、提灯夜游、放河灯等传统的游艺项目,吸引了很多周边群众前来体验。此外,还有已经做出品牌的,每年正月里举办的“荐福大庙会”活动,将赏花灯、猜灯谜等群众性活动与秦腔、长安古乐、陕北大秧歌、锣鼓社火等演出活动,还有陕西洋县皮影、木偶、陕北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高空走钢丝、变脸、吐火、中华武术等杂技绝活汇聚一堂,为群众提供了好看好玩的节日好去处。其次,西安博物院的场地每天都为周边群众提供了锻炼休闲的场所,但是由于博物馆每天的开放量是有限的,这些周边群众每天通过排队领票的方式进馆势必挤占了其他游客的参观机会,但实际上这些前来锻炼的群众并不是每天都到博物馆陈列展览区进行参观。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博物馆与周边社区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联系,为周边社区的老年人(比如60岁以上的老人)办理登记,发给入园证,这样既方便其入馆锻炼也不会挤占其他游客的有限资源。同时对入馆的锻炼群众进行适当的场地控制,引导他们合理利用场地,这样既保证了群众开展锻炼的安全,又保证了馆区环境尽量不受破坏。最后,还可以通过对社区群众开展广泛的兴趣调查,了解周边群众的兴趣爱好,在馆区内专门开设一些吸引周边社区群众的活动,比如象棋、围棋社,秦腔京剧票友会、自乐班等等,真正让博物馆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博物馆只要具有类似于西安博物院这样的场地优势和开放条件,也可以采取这种场地共享的思路开展社区工作。
……
展开